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贵州公务员面试真题特点与考情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7-05-26    

  准备面试最好的武器之一就是研究真题,能透彻地理解真题意味着面试成功了一半。因此,广大考生要想在面试考场上决胜千里,就需要充分把握贵州市近几年面试真题的基本命题规律和特点,从中挖掘有益于备考的部分。下面专家对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真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考生备考。

  一、试题总体规律分析

  (一)考查题型较为稳定

  综观近几年贵州省公务员的面试真题,可以发现时政热点类问题、情境处理类问题以及组织活动类问题是历年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的主要题型,并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组合。

  (二)测评要素考查较为集中,其他测评要素杂糅考查

  通过分析上述两年的贵州省面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对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考查是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的重点,而对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和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等要素的测查,则大多包含在其他题目中进行综合考查,不会单独出题。

  二、重点测评要素考查特点分析

  (一)综合分析能力

  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是贵州省公务员面试每年必考的测查点,基本上每套试卷都包含一道主要测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从试卷位置来看,测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常常是第一题。

  就考查题型而言,以时政热点类问题为主,哲理思辨类问题为辅。其中,对时政热点类问题的考查,以社会现象类问题为主。常见的命题形式是要求考生针对全国或贵州省范围内的一些热点现象或政府政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近几年贵州省公务员面试题目来看,贵州省多考查对近期的社会现象或是对政府实施的新政策的认识,比如2016年考查到“八旬老人乘坐动车,家属强迫其他乘客让座”;2015年考查到“烟熏腊肉对环境的污染”;2014年考查到“对违反交规的行人处罚方式的转变”。

  在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出现了与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结合考查的趋势。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考查活动类型多样

  在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类型多样,一般出现在第二题的位置,且多以组织活动类问题的形式来考查。通过分析近三年的真题,我们发现考查的活动类型多样:2016年考查的是调查自主图书馆借阅量低的原因、对政府网站进行整改以及慰问基层工作人员;2015年考查的是举办文艺晚会、组织缓解心理压力的座谈会、宪法知识的宣传活动;2014年考查的是推荐一本好书活动、读书读报活动等。在未来的公务员面试中,不排除考查其他题型,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也要对会议组织类、宣传类以及其他题型进行复习,做到有备无患。

  虽然考查的活动类型多样,但是,选取的这些活动均是机关单位经常举办的活动,出题角度更加细化、具体。有关读书的活动考查比较多,考生需要引起注意。

  (三)应变能力

  在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对于应变能力的而考查,以工作危机处理和舆情危机处理为主,公共危机处理较少考查。此类题目在最近三年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般出现在第三题的位置,设置的情境也多与实际工作有关,因此,是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

  相对于工作危机处理类问题而言,舆情危机处理类问题的紧迫性在于信息的瞬间广泛传播,造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因此,这类题目的处理要把握两点:一是速度要快;二是传达的信息要客观、真实,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避免谣言,取得群众的信任。

  此外,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在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出现过应变能力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的情况。

  (四)其他测评要素

  对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直接考查,在贵州省公务员面试中较少涉及,近几年这两大测评要素主要穿插在对其他要素的考查中。对考生的举止仪表和专业创新意识的考查,其实也是贯穿在考生的整个应试表现里的。不单独以某类题型进行考查,并不能说明这些测评要素不重要,相反,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是回答好其他所有题目的重要基础。每位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成功,必须要对以上这些测评要素都能够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面试中应对自如,获得成功。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