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和地市级申论难度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  2017-10-18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在即(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报名),为了帮助考生全面掌握申论考试信息,深入了解考试的出题情况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备考方向、提高备考效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深入比较分析国考中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试卷在材料、题量和考查内容的设置上的差别,帮助考生了解申论的考试命题趋势和考题难点。

  (一)试卷设置形式趋于一致

  1.材料数量、题量趋于一致,具体见以下表格:

  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试卷对比

年份 考试类型 材料数量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大作文字数要求
2017 副省级 5 归纳概括 (10分) 贯彻执行 (15分) 综合分析 (15分) 贯彻执行 (20分) 大作文 (40分) 1000-1200字
地市级 5 归纳概括 (15分) 综合分析 (10分) 贯彻执行 (20分) 贯彻执行 (15分) 大作文 (40分) 1000-1200字
2016 副省级 6 归纳概括+提出政策 (15分) 综合分析 (10分) 贯彻执行 (20分) 贯彻执行 (20分) 大作文 (35分) 1000-1200字
地市级 4 贯彻执行 (20分) 贯彻执行 (20分) 归纳概括 (20分) 大作文 (40分)   800-1000字

  2.给定材料主题选取趋于一致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与地市级申论试卷给出的材料差别较大,副省级材料主题是“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而地市级申论材料主题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德行”。对比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材料,内容有所差别,但主题同为聚焦“城市水系”,阐述“水与城市关系”。副省级申论材料,内容庞杂,信息量大,案例型材料与观点型材料交叉设置,且大篇幅引用古文,阅读难度加大,注重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地市级申论材料以案例和观点型材料为主,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相结合。

  (二)试卷整体内容考查侧重点比较

  1.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出现在试卷的第一题,相较其他题目难度不大,易于拿分。从2017年考试真题来看,副省级试卷中主要是概括主要措施,而地市级试卷中是概括功能。两者所占分值有所差别,前者只占10分,后者占15分。副省级题目要求中“分条归纳概括”无疑提示考生明确思路,分条缕析。也就是具体的要点一定要做到分条作答,能让要点更明确、得分更容易。

  2.贯彻执行题

  ①文种有明显区别。2017国考副省级对于贯彻执行题目考查文种为:报告和建议;而地市级贯彻执行题目考查文种为:新闻报道和汇报材料。相比较而言,副省级考查文种更为规范化,难度相对来讲要更高一点。

  ②题量并无变化,分值也相同。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中的贯彻执行题量依然保持两道题,只是试题次序有所不同,副省级贯彻执行题目位居第二和第四题,而地市级位居第三题和第四题;对于分值来讲,并无不同,两道题目分值分别为15分和20分。

  ③作答要求难度攀升。副省级试卷中第四题写“建议”,在作答要求上,多了两点要求,即明确要求“理由充分,措施明确”,同时“层次分明、有逻辑性”。这一要求,也给考生作答攀升了难度。

  3.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型是申论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并且难度和要求在逐步提高。同为阐释分析题,都是阐述对一句话的理解,2017国考申论副省试卷中分值为15分,而地市级试卷中分值达到了10分。在分值越来越重的情况下,题目难度、题目要求、作答字数也相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呈现出崭新的特点。一个要求对一句话进行解释,一个要求对一句话语谈谈理解。“解释”与“理解”虽一字之差,涵义却大不相同。“理解”是在了解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基础之上还要谈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或想法,这意味着考生的作答内容在增加,作答难度在增加。故此,在题目的作答要求中除了全面、准确以外还增加了逻辑清晰的要求,同时相应地作答字数也有所区别,由200字和300字之差。

  4.大作文作答要求不同

  两类申论试卷大作文作答要求不同。2017年国考副省级大作文是命题作文,考生只能围绕这个议题展开写作。而地市级大作文则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材料中的一句话去写一篇文章,相比省级试卷,地市级以下申论大作文考生的发挥余地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地市级申论大作文字数也达到副省级要求,总字数为1000-1200字。

  通过以上对省级和地市级考试申论试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副省级相比地市级试卷,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考察能力更加全面,整体难度比地市级更大。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平时需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同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助力公考!预祝广大考生一举成功!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