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辞职公务员要过"权力余热"期 预防滋生腐败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2017-06-07    

  对于每个身在职场的人而言,辞职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亦或是那说起来“俗气”但又最为人所看重的工资待遇,实际中,谁都可能面临着辞职的选择。

  但对于公务员群体而言,由于其工作身份和性质的特殊性,他们的辞职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日,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对公务员辞职后的“任职规避”划出明确范围,并设置了时间限制的“冻结期”。同时要求公务员申请辞去公职时应如实报告从业去向,签署承诺书,在从业限制期限内主动报告从业变动情况。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此举并非“控制”或“限制”公务员辞职,而是意图通过对公务员辞职后的动向进行规范,来将公务员“二次就业”可能带来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彻底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意在预防滋生腐败

  公务员辞职的话题并不是这两年才热起来的,对此曾做过调研的竹立家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从此前了解的辞职公务员情况来看,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是很受市场欢迎的。

  “原因无它,曾经手中‘握有’实权的公职干部拥有较为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竹立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恰恰是很多企业求之不得的。”

  近两年媒体也曾多次曝光,很多离职公务员成为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几大行业争抢的对象。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从2007年至2014年,广州市先后有11位处级以上官员“下海”,其中有8人出自城建系统,最终有7人进入了房企任职。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直言,企业频频向公职人员伸出“橄榄枝”,大多是看重了他们所在职位所掌握的丰富社会资源和人脉,特别是那些原先就涉及审批等重要领域的公务员,即便在离职后,这些“权力余热”也不会很快消失,如果不对辞职后的就业领域等进行限制和规范,这些“公职遗产”就可能带来隐蔽性较强、监管难度大的期权腐败等行为。

  事实上,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我国此前已经对此作出了相关限制规范。比如,早在199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中就要求,“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两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国有企业或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工作的,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公务员法第102条也规定,公务员辞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3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但这些规定不仅分散在多个法规文件中,还存在口径不统一、表述模糊等问题。”竹立家指出,比如,公务员法虽然对此进行了限制,但对何为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并没有明晰界定,连最基本的“限入领域”都存在模糊,极易导致规定沦为虚设。

  此次《意见》规定各级机关中原系领导班子成员的公务员以及其他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后3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对于非领导班子成员或县处级以下公务员的离职后从业行为,《意见》规定的“冻结期”为辞去公职后两年。

  明确划定“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这一红线,并结合此前相关规定设置了“冻结期”,与以往相比,竹立家认为,此次新规更有针对性,也具有可操作性。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