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一:“万元包过培训班” |
【陷阱模式】:习惯于摸索考试规律的考生,希望通过辅导班的“专业”,让自己顺利通过考试。不少培训班都抓住了考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从最早几百块能上辅导班,发展到如今收费最少上千,多则上万。 |
【典型案例】:“某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打出的面试过关协议班的广告,该班收费高达1万元。“最强大、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公务员考试研究机构”等绝对化用语在广告上十分显眼。 |
|
|
【陷阱模式】:几乎每个培训班都打出了“知名讲师”“权威专家”的旗号招揽生意,随便拿起一份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宣传材料,都能看到“权威师资”、“领袖团队”。名单上的教师个个都是“首席专家”、“押题能手”等。 |
【典型案例】:“有些学校邀请刚刚毕业或者在读的博士生来讲课,却挂着‘资深专家'的牌子。”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不少培训机构给教师所挂的某某大学、某某机构的教授头衔,都是子虚乌有。 |
|
|
【陷阱模式】:目前课程的抄袭现象有两种:一是“抄书”。老师上课照着课本“读”;另外一种是“互相抄袭”。比如,有的优秀的培训课程刚一出来,就有大量模仿者全方位复制,且马上学以致用,可谓是“快并快乐着”。 |
【典型案例】:刘小姐连续3年参加公务员考试,报了3个不同机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结果她发现,3个培训机构的老师讲课方式以及讲课时的语言组织、例题分析等等几乎是一模一样。 |
|
|
【陷阱模式】:培训机构先利用讲座忽悠考生买资料,后又在资料上做手脚,抽掉部分答案迫使考生去上培训班。 |
【典型案例】:想考公务员的小王,在师大礼堂听了一次关于考公务员的讲座,讲课的老师极力推荐了一套考试资料,由于觉得老师讲得还不错,当时就买了“内部资料”。可是,当小王把题目做完时,却翻不到答案。仔细核对后发现,里面有些答案不全,跟资料目录里有出入。 |
|
|
【陷阱模式】:大多数培训班在上课时都会给考生发一些复印的复习资料,上面写着“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等字样,看起来很神秘。 |
【经典案例】:一位参加过培训班的考生小杨告诉记者,“其实‘内部资料'不过是一些历年真题,我当时并不想买,不过老师说这上面的题命中率很高,禁不住诱惑才买的,但事后才发现,这些题在别的参考书上都能找到。” |
|
|
【陷阱模式】:花1000块钱报了个公考辅导班,只上到一半,“授课老师出题去了”,辅导班也就没了影。 |
【典型案例】:2月下旬,周女士的女儿小韩交1000块钱报上了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网的山东辅导班。小韩2月19日到该辅导机构租赁的教室上了三天课。2月22日再去上课的时候,却被告知授课老师出题去了,现在暂不能开课。回家等了几天,一直没接到消息,打电话询问要不没人接,要不就是说“老师出题去了”。一直到3月2日,小韩也没接到上课的通知。 |
|
|
【陷阱模式】:各种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打着“公务员考试命题组成员”、“押题押不中全额退款”等诱惑性实足的口号,开办“押题班”大量招揽生源。 |
【典型案例】: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名为润雨公务员培训中心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以大四学生的身份打去电话,表示想报明年的“协议班”,接电话的一位工作人员异常愤慨,反问记者为何要相信骗人的“文字游戏”,并披露了所谓“协议班”的敛财伎俩:表面上称作押题,其实就是押考题的大方向,那些“大热点”只要认真复习的学生差不多都能押上。 |
|
|
【陷阱模式】:“公务员考试阅卷组专家、公务员考试专用辅导教材编写者亲临面授”的宣传语被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上,类似这样的话几乎在每一个培训班都能看到。 |
【典型案例】:一位曾经参加过该类培训班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骗局,宣传中所谓的“名师”、“专家”都是自吹自擂。我上课的时候,来讲课的都是培训班从各学校请来做兼职的老师或者硕士生、博士生,让他们自己去考试,都不一定能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