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时事关注:天降12亿,银行复核机制形同虚设?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7-01-22    

  背景:长沙的刘先生办了张农商银行的银行卡,存了100元,结果竟变成了12亿余元。后来他接到电话,得知原来是银行误将账号数字当成金额输入,于是钱被还给银行。银行给了刘先生1包烟和1个200元红包。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报道中描述的有鼻子有眼,甚至有媒体“从银行处了解到,此事系银行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由于该工作人员新入职不久,对于流程不熟悉,造成了此次失误,事后刘先生也原谅了该工作人员”。但正如有报道里,某银行工作人员也感到十分惊愕:“每个银行存款也有复核机制,尤其这么大的金额,应该有多个人把关,发生这个事情有些难以理解”,不少网友同样表示不可思议,宁愿相信这是个假新闻。什么样的流程漏洞能够导致如此低级而又巨大的失误呢?从法律角度说,刘先生账上这12亿元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假如你认准了“离开柜台概不负责”的死理,那么很抱歉,请想想当年的许霆案吧,这12亿元,你不但一分钱拿不走,恐怕还要搭上若干年的人身自由。这些年的媒体报道里,由于银行失误而导致的“天降巨款”不胜枚举。如今失误数目已经达到数亿元级别了,如果再这样“失误”下去,何时是个头?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的伤害又有多大?无论如何,银行系统应该正视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避免再次造成此类现象了。

  小蒋随想:轻轻地12亿元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刘先生只能对12亿元挥一挥手,带走1包烟和200元红包。调侃归调侃,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笑。虽然外行人不了解银行的运作机制,但谁都知道钱款和账目要两清。如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随便输入账户金额,却没有必要的同步复核,出了问题拿“新人失误”做挡箭牌,能服众吗?说到底,这要么是涉事银行的机制有问题,要么是看似靠谱的机制只停留于纸面,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而且,银行每次算错账都“理直气壮”地找客户要钱,言必称客户“不当得利”,银行俨然成了“受害者”。这回,涉事银行倒是给了刘先生1包烟和200元,可怎么看都像是一种“打发”。不知道银行会如何处理有关责任人,但银行的做派,很难与“认真反思、杜绝再犯”联系起来。“天降巨款”不时出现,说明看别人笑话的不少,给自己敲警钟的少。

(庹沂凡/编辑)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