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时事关注:无须用“别有用心”解读杨振宁回国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荆楚网  作者:  2017-02-24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舆论场上对杨振宁的这一举动颇多争议,有人讥其 “回国养老”, 还有人怀疑其意在“规避国外高昂的遗产税”。

  杨振宁回国、转院,本来是科学界的事情,居然溢入民间舆论场,激起口水满天飞。已是95岁高龄的老科学家,如果早知道晚年的这一决定引起这么多人的“腹诽”,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决定?笔者相信,杨振宁做出换国籍、转院部的决定,肯定是个人和家庭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同和配合。一个利国惠己的决定遭遇民间冷遇,其实是因为民间已形成“娱乐化解读杨振宁”的思维定势。

  对杨振宁的质疑,早先起源于一些人拿他与邓稼先的对比。邓稼先1950年即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来成为“两弹元勋”,而他因埋首科研身患癌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与邓稼先是世交、才学相当、年龄相仿的杨振宁很容易被放到与发小相比较的位置。邓稼先是伟大无私的,更是一代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但不能以一个科学家的伟大来否定另一个科学家的人品和贡献。

  其实杨振宁的家国情怀也不能被否认,他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事实上能拿来与高山巍峨的邓稼先相比,本身即是对同样爱国的杨振宁的褒奖,而有些网友却把它理解为拿邓稼先的“大”凸显杨振宁的“小”,情绪化的解读不仅不够客观全面,即便作为老友的邓稼先泉下有知,也不愿看到老友受到如此偏激看待。

  而杨振宁最不受待见的还是,他在82岁时与28岁的翁帆女士成婚。科学家的私人生活笔者不宜评判,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不违法的私生活不能构成无限度否定一个人的理由。杨振宁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由开放生活方式让他做出老少婚的决定,只是之后他的工作生活圈大多在中国,这才让他的私人生活遭致传统世俗的中国舆论场的反复审视。近些年来一些媒体但凡报道杨振宁,首先看的不是他的科学家身份,而是总盯着她的年龄悬殊的夫人,甚至把他作为娱乐八卦人物处理,结果导致对历史不甚了解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不知杨振宁的科学巨擘身份,只知道他的“私生活非主流”。而今日杨振宁回国转院备受争议,其实是媒体和舆论场“娱乐化对待杨振宁”的路径依赖。

  外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主动申请转入中国科学院,华人科学家中目前只有杨振宁一个。对一个有着家国情怀、长期为中国科学发展建言建策的老科学家,做出晚年回国的决定,大国崛起的中国应有包容接纳之心。网友不多关注杨振宁的科学贡献,和这些年来为中国科学界发挥的实际作用,用过度拔高的爱国主义和私生活标准要求这位老科学家,不仅让人心寒,而且不是建设性意见。其实这个新闻的重点应该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文化辐射效应明显,中国科学界拥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华裔诺贝尔奖获奖者加入中科院,这是否一批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加入中国开展科学研究的前奏?

(庹沂凡/编辑)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