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国考未参考”折射青年懵懂择业观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红网  作者:  2017-12-13    

  每年国考,总有一部分人放弃笔试。原因虽然众多,比如已取得工作岗位、时间冲突等,但不可否认,更多人弃考是源于对职业规划不够清晰,以至于报名时随波逐流,报名后也欠缺准备。

  应届毕业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总会面临机遇与挑战。机遇源于国家和企业针对应届生的招聘会、考试机会。比如,在每年的国考职位中,都有一大部分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在一些重点高校,大大小小的企业的宣讲会更是此起彼伏。挑战方面,源于众多选择带来的茫然。是否进行学历提升,是否出国留学,是否马上就业,一些大学生并无清晰规划。抱着“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心态匆匆报名国考,试图增加一次就业机会,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国考,显然不够理性,也是缺乏责任心的体现。国考职位众多,如2018年国考招录2.8万余人,历年也都在2万人左右;岗位层次齐全,既有中央党群机关,也有乡镇基层单位;诚意十足,大多招录主任及主任科员以下,而省考多招录科员。对于一项饱含党和政府引才诚意的招考制度,青年毕业生在报名国考时,便应该首先明晰一些问题。

  第一,公务员与权力腐败、灰色收入、混吃等死无缘。在个别大学生眼里,依然存在所谓进入体制就能撷取权力光环的过时思想,这显然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时代背景背道相驰。而所谓灰色收入,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五年后的今天,早已沦为明日黄花。至于“混吃等死”,更是与进入攻坚期、深水期的改革背景和政府职能转变不符。青年学子进入体制,首先要思想端正,克服一切有悖党纪国法、有悖人民利益的思想杂念。

  第二,进入体制则意味着奉献情怀、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当前,根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而诞生的新课题、新业态,以及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型服务型的积极职能转变、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的扶贫攻坚等等工作,无不对党员干部的奉献情怀、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新路径。在改革创新的前沿、矛盾突出的基层、服务群众的一线,不仅有年富力强的领导,更随时可见初出茅庐的青年。青年学子进入体制,就要做好加班的准备、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重复做一件琐碎工作的准备。

  青年学子放弃国考,这固然是个性职业选择,无可厚非。但放弃国考的背后,也折射青年懵懂的择业观,暴露其不够谨慎和清晰的职业规划。青年学子是未来的书写者,更是民族的追梦人。对个人前途规划更清晰、思路更明确、选择更谨慎,应当是青年学子在校园里必须结业的“最后一课”。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