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湖北公务员考试经验:考生理准备及心理准备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国家公务员  2012-08-30    

  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已进入拟录用阶段,意味着2013年湖北省考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专家建议广大考生从现在开始着手复习,为帮助考生少走弯路,特分享往年考生成功经验,供考生参考: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国家机关选拨录用工作人员的考试,是一种职业性资格考试,也是一种压力型的测试。因其工作收入稳定、福利待遇不受外界太多的因素干扰(如裁员、公司破产等)而倍受社会青睐,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就业形势年年严峻,造成空前的考公热。原来以硕博为荣、以外资白领为耀人,在2008金融海啸的冲击之后,公务员职业的幸福指数居全国各行业前列。于是,公考僧多粥少、报名比例年年攀升。

  面对这种现实的情形,任何一个报考着,都应该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既有心理上的准备,又有生理上的行动,下面我将个人公考路上的经验分享给一路奋战的考友:

  一、生理准备

  这里指的是大量的时间投入和每天的精神压力。谈到生理准备,就会有如下提问:

  1、你是否能克服自己的惰性?

  2、你是否能调节好与工作的关系?

  3、你是否能承受住失败的打击?

  4、你是否愿意每天记住要看书?

  5、你是否每天愿意花5小时时间去学习?

  6、你是否能接受因考试而荒废感情的打击?

  7、你是否能够忘记青春的流逝,而在复习备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8、你是否能面对别人对你无端的指责?

  9、你是否能接受:公务员考生没有节假日、没有春节休息的概念,而投身考试?

  10、你是否能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11、你是否在考试多年后仍未果,而仍然能坦然面对社会上的人和事?

  若你有上述三条不能接受,奉劝你不要考这个,因为前途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考了几次没考上就退出的人,他注定这辈子要走很多的弯路。要么不考要么考上,这才是当代青年的应有之举!

  二、心理准备

  准备考公务员,就要做好长期地、连续不断地复习备考。毕竟竞争日趋激烈,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有的时候是笔试通过而面试失败,更有甚者因亲友犯罪而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参考者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如果你不是天赋很好能一次通过、或者你们家的求生渠道很多,再者自己的专长可以另辟蹊径的话,那么对于你来讲,公考漫长而又曲折、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还是无果而终。这里我只强调:公考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例如:我在报考前就想到,要考上就准备三年的时间去考试,一年考5次,连续考三年,三年考不上,今生不遗憾。只要有考试,我就如报名,报了名就好好准备,进了面试戒骄戒躁,沉着应对,淡然处之,失败了再来,大不了几千块钱不当回事而已。幸运的是,我一口气考了七次就考上了,不是说我很有钱,这只是人对自己未来执着的一种投入和把握。我以前在网络中写到了一个公考励志打油诗,现在呈现给大家,以此共勉。

  除非不报,报名就考,考就准备,积极应战,进了面试,好好准备,没进面试,调整情绪,准备再战,总有一天,我会考上

  有人会问我,这样漫无边际的考试有什么用?不是乱来一通吗?我笑而不答,实质上是:第一,把多次考试的失败总结成条,便于下次考试中,应冲规避知识缺陷着手,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进而考试顺利通过;二是能够借鉴一个我们被忽视的教育方式。我们在基础教育中,常常有周测验月测验的模式,那在公考中,就是用真实的卷子和真实的评分来检验自己的成绩的提高度,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成绩不断变化,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成绩往上升。我在近几年复习过程中做了不少真题,并掌握了相关复习资料上的解题技巧;三是考多的最大好处,你能在短期内摸清全国考试大体趋势和具体动向,因此可以很好的为自己最想考上的地区的某一职位做好铺垫,一旦有招考信息出现,就能很好地区应对;四是多考的实质就是敢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考试就是拿青春赌一把,赢了以后过得稳定、输了重头再来。只要坚定信念、学习上可以冲动点、甚至疯狂点都不是坏事,它是印证自己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一种高度负责的一种人生态度。我总结了一句话,适合所有的考公的朋友:人在江山在、年轻不言败!只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才能取得胜利。当然也许到最后仍就没考上,无需计较结果,结果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是:考试前积极的复习、考试中稳定的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