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政法干警面试三大注意事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1-07-18    

  面试是测评应试者能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录用考试中测评应试者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方法。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警察是国家公职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在面试选拔中更应注重整洁、庄重、得体、干练。

  在政法干警面试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考生在考官心里建立第一印象的时刻。心理学家鲁钦斯研究发现,交往中的个体只要在最初的0.25秒给对方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刺激,就一定会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把握沟通方向。也就是说,在一照面的时间之内,双方已经留下对彼此的印象评价,下意识地为接下来的交往定下了大致的方向。所以在政法干警面试的时候,考官用未来基层干警的眼光对考生在几秒钟内留下的印象进行评分,几秒钟的印象就决定了成功与否。

  这个几秒种的印象也称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由外表、声音与言语内容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组成。其中,外表因素起到的作用为50%,内容和声音为40%,言语举止为10%,外表成为了影响第一印象好坏的最大因素。在这里外表不仅指外貌长相,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和衣着等细节。而声音同样包括音调、语气、语速、节奏,这些因素共同造就第一印象的形成。由此可见,良好得的仪容仪表和言语举止,在面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重要到可以成为取得面试良好成绩的必要因素。

  一、着装妆容庄重得体为最佳

  服装打扮是影响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服装的选择在面试表现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服饰不仅反映了你的个性、习惯、爱好、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而且反映了你的道德和礼仪修养水平。在面试中,你的服饰可以让主考官了解你诸多方面的情况是否成熟,审美能力如何,鉴赏能力如何,对工作环境的理解能力等。

  在此次基层干警的面试中,考生们要将自己视为未来的基层警察,应该从现在起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就要开始具备警察的精神面貌。谈到警察这一类人群,映入脑海的必然是神圣庄重的光辉形象,他们在社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平时的经验,大家可以发现,在警察的身上必定是穿着笔挺合身的制服,面带一丝不苟的严肃神情。在这样的搭配下,大家必然能够产生一种踏实、安全并且信任的感觉。所以,在政法干警的面试中一定要配合将来作为警察的工作环境选择服装搭配,中公教育专家的意见是,男性最好选择庄重得体的深色服饰显得干练大方,女性同样要选择深色系的服饰显得高雅得体,切忌暴露和过于时尚的衣着。

  二、举止自然大方展现最佳精神风貌

  身体举止是不会说谎的,它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面貌。其实面试从进入考场的一刹那间就开始了,考官除了从衣装上评价考生,接下来观察的就是考生的行为举止。所以考生在走进考场时,应抬头挺胸、面带微笑,目光注视考官,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给人以沉着、稳重、勇敢和无畏的印象。走到考官面前问好后,站直身子面带微笑,听从考官指挥。在面试过程中,考生身体举止要大方自然,挺胸收腹展现较好的精神风貌,自然真实不要拘谨,男士要显得刚毅洒脱,舒展大方,而女士则要体现婷立端庄、秀丽俊美。

  通过这样一些身体举止的表达,相信考官们能够在考生的身上见识到未来的政法干警的影子,能够想象到这位考生完全适合政法干警的工作环境,是警察的适合人选。通过身体举止的行为暗示,一定能够获得考官们第一印象的肯定,相信这在接下来的面试中能够得到不少的帮助。

  三、答题时要镇静、严肃和认真

  从一般礼仪的角度来讲,在平时的交谈中,打断别人的话被称为不礼貌的行为,而面试时,考生不要打断考官讲话或抢话头,这种焦躁、急于表现自己的态度很容易打断或干扰考官说话的思路或误会、误解考官的意思,甚至对于这种失礼的行为,主考官会认为你不尊重他。所以,在面试答题中,镇静自然的聆听主考官的提问,严肃认真的回答问题,体现出未来政法干警的独特风范。

  另外,如果有好几个考官,要对每一个考官都一视同仁。一般情况下,要面向居中的考官,回答他首先提出的间题。当旁边的辅助考官提问时,应调整坐姿,面向他,以示认真对待。很多考生都忽视对辅助考官的重视,而你一听他的提问就马上面向他,会使他觉得你对他重视和尊重,能赢得他的好感。因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同样的尊重。

  最后,专家通过对面试礼仪的分析,告诉考生,在政法干警的面试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作为未来的警察来要求,突破面试实现理想。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