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国考知识大奖赛《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0-08-23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对红色旅游概念中“红色”的含义进行阐释。(1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要求对“红色”的内涵进行概括,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及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全文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所指的是革命先烈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以及其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传统和革命精神,答题时可从内涵、外延和时间维度等三个层次来概括。

  参考答案:

  内涵:“红色旅游”中的“红色”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革命人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

  外延:它主要通过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革命人物、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等物质形式来表现。

  时间维度:它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概括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整合、对问题的概括的能力。从材料4中我们可以得出江西省红色旅游的数点优势,通过对材料的概括整合,逐一列出。

  参考答案:

  第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如许多著名的革命历史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领导。(如率先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等)

  第三,先进的红色旅游经营理念。(如率先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等)

  第四,发展红色旅游良好的基础条件。(如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不断完善,京九铁路、高速公路网、南昌昌北机场、井冈山机场等)

  第五,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如“中国红歌会”、“红博会”等)

  三、针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或对策。(25分)

  要求:准确全面,切实可行,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500字。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与对策相结合的题型,考查的是考生对大段材料的整合和概括的能力,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准确表述的能力。江西省红色旅游的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5中,列出具体问题,并结合全文逐一给出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

  问题一: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形式单调,景区内容雷同,致使参观者在参观时缺乏参与、互动。

  对策:景区设计、建设时要体现各自特色,防止模仿、雷同,在旅游内容和商品开发方面要随着人们的想象和需求不断提升品味,带动游客参与、互动。

  问题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管理不到位,培训意识淡薄,导致讲解,内容缺乏吸引力。

  对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素质培训,注重对其的管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并丰富、规范讲解内容。

  问题三:景区管理部门管理秩序混乱、利益相阻分割严重、资源整合困难,不能有效体现景区开发的而行业职能。

  对策:完善行政法规的建设,对景区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细分,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的实现政府各部门对红色旅游的职能分工。

  问题四:政府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改扩建工作。

  对策: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和监督,规范其使用的程序。

  问题五:红色旅游资源被抢注的现象很严重。

  对策:政府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新知识和经营形式的学习和培训,防止域名被抢注的现象再次发生,并对已被抢注的域名进行沟通协调,以减少景区的损失。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语文通达,条理清楚。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字数为1000--1200字。

  写作思路: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干要求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意在强调红色旅游不只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经济的增长点、政治的创新点,也是全面带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建设,而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可落到科学发展观,写作时需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论证。本文的中心在于分析论述如何推进红色旅游,从而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的综合功效。分论点即论述红色旅游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各工程之间的关系。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