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7-25    

  1.答案提示:血液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有偿献血所引发的买卖血源等现象极易引发传染疾病,对血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保证用血安全,我国各省市纷纷建立无偿献血制度,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然而,目前我国在血液安全和无偿献血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地区间无偿献血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偿供血依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助长有偿供血者和恶意献血者气焰;缺乏固定的采血点和固定的献血队伍等。我国应加快完善无偿献血制度,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保障用血安全。

  2.答案提示:政府要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工作,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开展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教育,使人们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第二,加大对无偿献血者的保障力度。逐步完善采血点环境,保障献血者的隐私权;为无偿献血者提供短期人身意外保险等。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快修改《献血法》,取消献血补贴,明确对恶意献血者和"血头""血霸"的惩罚措施,以及对无偿献血者的非物质奖励措施。

  第四,加大打击力度。对触犯《献血法》的组织贩卖血源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严厉查处,严厉打击。

  3.答案提示

  修补法律缺陷取消献血补贴

  我国把无偿献血定义为"在采血单位和本人工作单位均不领取营养费、各种补贴和其他报酬。公民完全基于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献血的最高层次,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那么,对无偿献血者给予献血补贴,无疑是对这一原则的违背。当前,修补法律缺陷,取消献血补贴,对完善无偿献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修补法律缺陷,取消献血补贴,有利于遏制献血高补贴、长休假等有偿现象发生。

  无偿献血是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对公民献血给予高额经济补偿和长期休假等有偿行为,会使崇高奉献的光彩行为蒙上商品交易的阴影。然而,我国法律对献血补贴的规定,却使得在无偿献血的同时获得高补贴、长休假的有偿行为显得合情、合理、合法。以高补贴、长休假的诱惑来吸引人们参与无偿献血,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但是对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长期健康发展却是不利的。无偿献血倡导的是人们的自愿行为,如果以高补贴、长休假作为诱饵,使人们养成追逐利益的习惯,那么没有了高补贴和长休假的有偿行为,是否还有人去"无偿献血"呢?取消献血补贴,将使无偿献血者取得高补贴、长休假无法可依,有利于转变献血者对只要献血便可得到经济补偿的错误想法,倡导人们形成无偿献血的自觉意识,这将有利于遏制献血高补贴、长休假等有偿现象发生,使无偿献血真正无偿。

  其次,修补法律缺陷,取消献血补贴,有利于遏制顶替献血、"血头""血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

  在无偿献血以前,临床用血主要来自个体卖血,他们为了卖更多的钱,往往弄虚作假,隐瞒病史,甚至冒名顶替,重复多次卖血,严重影响了血液质量和供血者的自身健康。有的患者通过输血还染上了疾病,造成了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因此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坚决制止买血卖血行为,才能保证医疗用血的质量,才能遏制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艾滋病、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蔓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但是,我国相关法律存在的一些缺陷,却致使在无偿献血的制度下仍存在着一批血头血霸和顶替献血者。因此,封堵我国法律的这一缺口,取消献血补贴,将使血头血霸等不法分子无空可钻,无利可得。从而有效遏制顶替献血、血头血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

  修补法律缺陷,取消献血补贴,虽然有利于遏制献血高补贴、长休假等有偿现象发生,有利于遏制顶替献血、血头血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对完善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取消献血补贴决不能一刀切,对部分特殊献血者还是需要给予合理的补贴,如饭补、交通补助等。只有协调好补与不补的关系,才能解决好献血补贴与无偿献血的矛盾,使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