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北京市考申论试题着眼“幸福的建筑” 冷僻角度彰显民生热情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7-12-17    

  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里,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聚焦“幸福的建筑”,无疑为我们增添了一缕冬日暖阳。在申论考试落下帷幕之际,中公教育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作为承接国考、引领省考的“首都大考”,历年考题均难而不偏,深而不冷。今年则一反常态,在主题、材料设置、题型等诸多方面均作出了不小的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题聚焦“幸福的建筑”

  当今世界,就业、住房是各国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各种矛盾问题凸显,机遇与挑战并存。无疑,这些问题紧密连接民生,直接决定幸福,应该也必须成为公考关注的焦点。

  纵观近几年的国考申论副省考试,我们不难发现,例如17年的“冒险与创新”,倡导不断冒险突破,走创新之路;16年的“用劳动成就发展梦想”,倡导重新认识劳动的巨大作用,成就中国发展的梦想;15年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倡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14年的“用水怪圈”,倡导建立科学机制 打破用水怪圈;13年的“科学管理与文明出行”,倡导加强科学管理,保障文明出行。每年京考的题目,都时尚而深入地挖掘了首都年度的工作主旋律。

  二、给定材料——响应政策、关注民生、思想深刻

  (一)材料响应政策号召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北京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必须下大气力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要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开展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和商改住清理整治,持续整治群租房和出租大院,完成地下空间三年综合整治任务。因此,建筑是关乎“吃穿住行”的一项基本民生权益。

  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当下发展中有关“住”的严峻问题,才能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筑”话题入选公考实至名归。

  (二)材料深刻关注民生

  本次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可谓细致入微、体贴至极:北京近年来所采取的“人居措施”谈到现代建筑的能耗,再到“老旧小区改造”……一个个生动案例的集中呈现,凸显出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而且,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文章写作的分论点或论据使用,增加了案例的实用性。

  (三)材料思想全面深刻

  材料涉及建筑各个方面的细枝末节,包括审美、能耗、民生政策等,表面考查的是冷冰冰的城市建筑,实则考查了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以小见大、从表面到实质、从生态到社会民生、从绿色到人文,为公考考法开辟了一个新范本。

  三、题目设置:题型延续传统,考查角度有小幅度创新

  2018年北京市考申论考试题目设计采取“概括+概括+对策+作文”的命题形式。客观题限定与不限定材料命题相结合,作文针对整篇材料命题。

  第一题为归纳概括,据考生回忆,要求概括北京在人居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仍是不限定材料。全篇材料找要点,难度较大,有力地考查了考生统御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阅读能力,考查角度更加直观、深刻。

  第二题仍为归纳概括,但题干加入了“分析”字眼,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现代建筑能耗高的原因。限定材料,在找要点上降低难度,但在材料整合与答案书写上增大了难度,属于概括与分析的综合,考生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适当分析。

  第三题为提出对策,据考生回忆,要求以街道办事员的身份,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思路。此题一改以往北京市考对策不限定作答范围的考法,要求考生注意思路的可行性和条理性进行作答。考查了考生根据材料找要点和结合实际的双重能力,难度较大。

  第四题为申发论述,要求考生以“幸福的建筑”为话题,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考生从“幸福”和“建筑”这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思考,合理运用材料中所给案例,结合“宜居”的实际进行描述即可。

  综上所述,2018年北京市考公务员申论考试从“幸福的建筑”着手,极具民生关怀,以小角度破大难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无论是在阅读材料还是作答题目时均需紧密结合当前首都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背景及相关政策支持,站在政府角度,思索如何通过“建筑宜居”实现“百姓幸福”,方能在公考中一展风采,决胜千里。同学们,关注热点、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是助你圆梦公考的锦囊法宝。愿你更加勤奋努力,期待在面试中更美丽的相聚!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