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银监会考情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公考通  作者:  2018-01-25    

  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即将来临,小编特在此对银监会的面试考情特点以及重点测评要素进行分析,帮助考生了解银监会的命题规律和考查形式,让考生们在面试备考中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一、招考情况介绍

  2018年中国银监会系统计划招录1349人。其中,银监会机关43人,银监局机关281人,银监分局713人,监管办事处312人。

  按照职位属性具体招录人数:综合岗:74人,计算机岗:148人,法律岗:172人,财经岗:746人,财会岗:209人。

  二、面试基本情况

  1、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一般采用听题,由考官读题。有随机提问,但并不是每位考生都会被追问到。

  注:2017年有考官根据考生简历进行提问。

  2、面试题量:每天两套题,每套六道题目

  3、面试时间:共15-30分钟,不同地区面试时间不尽相同。个别地区考官甚至不说明面试时间。

  部分地区规定思考时间1分钟,答题时间2分钟。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过长会语音提醒。

  部分地区仅在总面试时间剩余2-3分钟时提醒。提前2-3分钟提醒(不同省份答题时间有所区别)。

  三、银监会面试特点

  银监会面试题目中包含自我介绍1道;普通结构化2道;专业题2道;英语题1道。在普通结构化中,综合分析能力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考生而言,最大难点是自我介绍、综合分析能力、专业题、英语题。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面试最难的题目没有之一。目前考生的自我介绍属于典型的自吹自擂型,基本都强调自己在学校、工作岗位上有多厉害,学习成绩有多好,在介绍中缺乏具体的数据、具体的事例。另外,在介绍中考生一般会在网上搜集自我介绍模板,从而套用,造成自我介绍千篇一律。

  2.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银监会重要考察能力之一,每套题目中至少1道,2017年出现过一套题目中两套综合分析。其内容不仅仅包含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例如:“简政放权、网络安全”等,也包含银行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与银监会岗位相关金融热点知识。然而,对于很多报考银监会的考生,对于银监会岗位相关的金融热点知识不敏感,从而导致虽然有方法,但是答不出内容。

  3.专业题

  专业岗位自然需要专业人才,在银监会面试环节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由于在面试环节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命题人及考官会有针对性的问到岗位当中必备专业知识。一般通过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题目进行考察。简答题目会问到一些基本概念、专业术语的解释、分类、特点、要素等等。简答题目会根据实际发生的热点,通过热点让考生站在岗位角度专业角度阐述事件的影响、原因、管控办法、解决措施等等。然而,在考生中,考生去对于这类题目表现出专业知识不清楚、掌握不扎实,造成只能答个皮毛,对于热点不了解,造成与岗位特色联系不紧密,答的人云亦云。

  4.英语题

  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沟通表达考察的能力,在未来银监会的工作当中必不可少。也成为了面试着重考察的能力。通过了解发现,面试环节考官对考生的英语能力是有很大偏好的,认为英语能力强,是高素质的表现。但是根据实际经验来看,这种题目是考生们“死亡率”比较高的题目。在考试中大部分考生表现出:口语表达词汇量不足、不流畅、语法结构错误、经济金融专业词汇不知晓等。

  四、银监会考查特色

  1. 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政府工作人员素养。 尤其是2017年国考体现的尤为明显。有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怎么看?

  2. 考察考生政治理论素养、热点知识储备。 这部分主要在普通结构化中通过综合分析能力来进行考察。例如:当前政府正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你怎么看?当前,“双十一”已经成为了一个购物狂欢节,但这期间也是假货高发的期间。你怎么看?

  3. 重视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考试过程中,会通过基础知识、工作实务以及专业领域相关热点背景来进行考察。例如:

  什么是非法集资(财经类)?

  有人说,企业利润更重要,也有人说,现金流量更重要,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财会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请谈谈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法律类)。

  请谈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计算机类)。

  4. 重在考察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考试中,考官会通过英文题目来测查全面考查考生的素质与能力。

  5. 伴有个性化追问。 这个追问可能设置在自我介绍结束后,或者是具体题目后追问。追问的内容一般是个人相关情况或者具体回答的内容。例如: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你觉得农村考生与城市考生有什么差距?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