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考试15日起职位填报 专家提四点建议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文汇报 2011-04-14 大 中 小
由于上海2011年度公务员考试回归2009年以前的做法,实行先统考后填志愿的“2+X”方式,在4月13日笔试成绩及合格分数线出炉后,4月15日-4月19日就进入职位填报阶段。依据长期从事公务员考录一线工作的经验,笔者发现不少考生选填职位时不理性,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填报市级岗位多,基层岗位少;机关岗位多,参公岗位少;热门岗位多,偏冷岗位少;招录数大的岗位多,招录数小的岗位少)和三种不良心理(从众心理、碰运气心理和“潜规则”心理)。为帮助考生选填好职位,早日获得面试的通行证,我觉得当前最重要是要始终保持理性,努力克服“四多四少”现象和三种不良心理。具体给出四点建议。
第一,多到基层去
今年上海公务员招录,将超过一半的名额提供给了基层岗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选拔更多干部到基层中去,扩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人数和比重,是2009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这年起,无论是中央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都加大了基层单位录取公务员的比例和录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数的比例。
近两年,上海公务员招录中,不少名额给了基层。今年上海公务员招录,更是将超过一半的名额提供给了基层岗位。在全部1905个职位4055个招录名额中,要求有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上的职位(即招考A类)共417个,计划招录人数1681名,分别占比21.9%和41.5%;区县及以下的基层职位数有1229个,计划招录人数共2030人,分别占比64.5%和50.1%。基层是与百姓与现实最贴近的地方,是锻炼人才、发展人才的大好场所,在这个大场所中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因而建议大家特别是基层工作经历较为欠缺的考生,在选择职位时,尽可能多地选择基层岗位,选择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做起。
第二,别嫌弃参公事业单位
去年社保基金管理服务中心岗位,第一批进入面试的人数远未达到要求招录人数的3倍而不得不进行大量岗位调节
参公人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2005年4月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从2006年第一批参公过渡开始,凡新进参公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从5年来的实践看,不少考生由于对参公事业单位的身份认识有偏差,认为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员的编制仍是事业编制,最多只能算个“准公务员”,和考入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有很大差异,从而造成行动非理性,在选择岗位时有意避开参公事业单位,最后导致最近几年连续发生机关人头攒动而不少参公事业单位门庭冷落的局面,如去年的社保基金管理服务中心岗位,第一批进入面试的人数远未达到要求招录人数的3倍而不得不进行大量岗位调节。
笔者就职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首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中直事业单位。
依我之见,参公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一样,都是当公仆、做事业的好地方。而且,究数量而言,上海事业单位数千家,到目前为止经批准纳入参公的单位不过十多个系统区区百来家。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参公单位后,虽说单位性质仍是事业单位,但个人身份不是事业身份,而是公务员身份,编制是行政编制,这一点外界不少人有误解。今年上海全部1905个职位4055个招录名额中,参公事业单位提供的职位有133个,计划招录人数673名,分别占比7.0%和16.6%,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和比例,值得珍惜和尝试。
第三,多做冷思考
在公务员岗位上特别是科级及以下岗位上,职位没高下,岗位无好坏,关键是合适
目前社会上“官本位”思想有所抬头,“拜金主义”遗毒尚存,浮躁之风、盲从之势还大有市场,在公务员职位的选择上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片面追求位高权大利多的热门岗位,“秘书位置挤破头,人财项目靠一头”,于是填报岗位时,市委办公厅、区委办公室文秘总是热度不减,组织人事、财政税收、房屋土地、工商质监、外经发改长年高烧不退。
依笔者多年任职和挂职的经历来看,在公务员岗位上特别是科级及以下岗位上,职位没高下,岗位无好坏,关键是合适。想要赚大钱谋私利,千万别当公务员!要做好一名公务员,就要勇于吃苦,敢于担当,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在选择岗位时,一定要不为职权所引,不为利益所诱,不为表象所惑,不为旁人所扰,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工作实际,选择适合自己、自己也能胜任的岗位去。要深入研究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要认真分析岗位的职责和前景,要全面剖析职位对个人学历、身份、专业等的基本要求和对经历、能力等的特别需求,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人生方向,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优长劣短,真正做到人职相符、人岗相配。
第四,切忌投机取巧
每个岗位面试被成功录取的概率均为1/3,不存在招录人数与面试录取机会成正比的情况
从前几年的报考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可能错误地计算了概率,认为招得多机会就多,以及对面试的公正性缺乏信心,以为面试需要“潜规则”,于是在选报职位时存在机会投机心理和关系投机现象。根据上海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规定,面试人数与招录人数之比为3:1。今年面试控制线,即笔试合格线,采取基层工作经历(A、B卷)和6个专业科目类别二维交叉方式进行,在面试名单确立上,采取一轮报名比例控制,二轮调节比例平衡方式实施。尽管每类的招录人数不一:全部4055个招录名额中,A类(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综合管理800人,政法350人,经济管理185人,财务管理137人,信息管理79人,城市建设管理130人;B类(对基层工作经历不限制)综合管理546人,政法1506人,经济管理109人,财务管理104人,信息管理85人,城市建设管理24人。尽管每类招录人数不一,但从理论上讲,只要达到面试控制线,每一个岗位参与面试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人数的比值基本上维持在3:1左右,亦即每个岗位面试被成功录取的概率均为1/3,不存在招录人数与面试和录取机会成正比的机会不均等情况。
所谓“潜规则”也不可过分相信,笔者认为,公务员考试像中高考一样,可能是当前我国所有类型考试中“潜规则”最少、公正性最高的一类考试,因为它的政治性太强,社会关注度太高,社会影响力太大,尽管面试的主观性强于笔试,但它同样也是容不得不公正。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公民参与原则,真正做到竞争择优,近几年来,公务员面试的组织和实施部门已经在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上做了大量改革创新,采取统一供题、当场抽签、集中面试、现场打分的多盲形式(命题官、考生和考官彼此不认识),强化人大、纪检、媒体和百姓的监督,加大问责力度,甚至有的地方还采取面试网上直播等方式,有效地抑制了关系投机行为,有力地保证了面试的公正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