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吉林公务员申论考试七大特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张丽  2012-08-24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将于11月份举行,考前的复习阶段,无疑是弥足宝贵的冲刺良机,一分一秒,考生都要惜之如金。为了便于考生全面掌握吉林公务员考试讯息,深入了解吉林公务员考试的出题情况,中公教育专家对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真题进行了详尽地研究与分析,梳理出了2009~2011年三年间吉林省考申论的特点,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备考申论,最终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

  特点一:单独考试+三类试卷

  从2009年至今,全国已出现7次多省公务员考试,众多省份相继涌入了多省公务员考试大军,多省公务员考试日趋成熟。然而,在此期间,吉林省考一直坚持自主命题,体现了其鲜明的省份独立特色。不仅如此,与其他众多省份不同的是,吉林省的申论考试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种,不同的考试之间试题不同,难度也有一定差异。面对这样复杂的命题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认清自身报考的职位所对应的试卷类别,有针对性的备考,勿掉以轻心。

  特点二:选材政治口味重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5次申论命题中,政治题材出现3次,社会题材和经济题材各出现2次。由此看来,吉林省申论考试,涉及领域较广,但偏重政治领域。而政治领域涉及范围广,包括民主、法治、公共服务、党建等多方面内容,可选题材较多,且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关联性更强。因此,各位考生在平时复习和训练时,应对非敏感性的政治类问题予以关注。

  特点三:选材本省色彩淡

  吉林省申论的本省色彩较淡,地域性不强。中 公教育专家发现,其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一般不突出本省实有问题,本省经验、本省经济社会和政府工作情况很少出现在申论材料中,但材料所体现的问题实际上是与吉林息息相关的,以2010年吉林甲级申论考查的“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为例,材料介绍了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基本情况,突出地反映了当前干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学习实践难以保证、方式形式呆板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在吉林省同样存在。

  特点四:图表资料巧运用

  与其他省份申论考试相比,吉林在申论材料的选择上有一大亮点,即出现过图表资料。文字型材料自不必说,考生都已熟悉,但是对于图表型材料,考生接触的还是少数,其特点在于直观性,是辅助信息说明,考生应对此有所了解、关注。下图即是2010吉林申论甲级试卷给定材料中的图表之一。

  图1  你认为干部学习动力如何?

  特点五:材料字数甲增乙减

  纵观近三年的吉林申论真题,甲类试卷的材料字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甲类由2009年的4575字,上升至2011年的5458字,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应加大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反,乙类试卷则由2010年的5096字上升至2011年的4693字,材料字数有所下降,不过下降幅度不大,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不要掉以轻心,应坚持高标准地训练、备考。

  特点六:题量稳定,甲四乙三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2009年至今,吉林省的试题数量是极为稳定的,即甲类试卷固定为四题模式,乙类试卷固定为三题模式。这对于备战吉林省考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个佳音,考生可据此展开有针对性地训练。但是中公教育专家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万全准备,三题、四题模式以及相应的大题套小题题型都要加以复习。

  特点七:设置复合题型陷阱

  吉林申论的题型涵盖了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文章论述题这五大类,题型较为全面。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省申论的题目设置有其独特性,往往会出现一道题内设置两个问题的形式。很多粗心的考生会掉进该陷阱中。这种出题形式,加大了考试测查面,增加了考生作答难度。

  【真题链接】据给定资料,总结广东省建设“绿道网”的主要经验并指出建设“绿道网”的意义所在。(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400字以内。(2011·吉林·甲·第一题)

  【中公提示】 此题作答任务有两个,一是总结广东省建设“绿色网”的主要经验;二是指出建设“绿道网”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因审题不清,只答出了经验部分或者只答出了意义部分,导致失分。

  中公专家温馨提示:申论备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考生必须要着眼于应考,紧紧跟随考试要求和自身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投机取巧和临阵磨枪似的复习在日趋激烈的公务员考试竞争中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