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历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考情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05-27    

  在公务员面试中,最好的利器之一就是研究真题,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黑龙江公务员面试的结构特点,则需要分析最近几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跟大家分享如何研究真题。

  一、整体特点分析

  (一)面试整体规律

  综观近三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考题,对于测评能力要素的考查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是重点考查的要素,考查比重较高并且相对稳定;二是对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查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就出现了2道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2015年的试题中也出现了2道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题,考生应引起重视。

  (二)专注于传统结构化面试形式

  历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试题都采用了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在2013—2015年的面试真题中,2013年考查的试题都有所创新,即每套3道小题相互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命题;2014年和2015年每套题目中的小题之间则不存在逻辑关系。但不论如何变化,黑龙江公务员面试依然以传统结构化面试形式为主。

  二、重点测评能力要素分析

  (一)综合分析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是每套试卷中的恒定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是历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中的恒定、重点测评要素,每年每套试卷中都有1道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且都是以第一题的身份出现。

  【例题1】因大气污染严重,某地政府突击对一些重污染企业实施停产整顿,导致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众多工人失业,群众对此褒贬不一。你怎么看?

  【例题2】某地组织公务员开展便民公益活动,媒体报道后,有人质疑这种活动华而不实,有作秀嫌疑,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专家解读】

  以上题目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题聚焦政府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停产整顿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工人失业,要求考生对这种有争议的问题谈看法。我们在作答此题时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政府关停重污染企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的整顿方式并不合理,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合理可行的整顿办法。第二题围绕“公务员的公益行为引发大众争议”的现象谈看法。作答本题时,我们要通过分析大家对公务员公益行为的不同看法,了解大家存在的分歧是什么,进而分析现今公务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以及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今后应该怎样去完善工作。第三题折射出的是在面对当今社会有限的公共资源时,一些民众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利己心态。在回答这道题目时,考生要能够准确分析出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高度贴近民生热点,热点一般存在争议性

  2013—2015年黑龙江考查到的社会热点:2015年考查的是“职工探亲待遇”和“农村非法集资现象”;2014年考查的是“对见义勇为子女给予政策优待”“公务员开展公益行为便民公益活动”;2013年考查的是“代孝机构的兴起”以及“乘坐公交车,不少乘客都希望公交车能在他面前停车,但是他上车后却不希望别人再上车”这种社会心态。

  通过上述对近三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公务员面试对热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考查的内容多来源于热点民生议题或热点事件,而且所考查的民生热点事件或问题也并不局限于黑龙江内,而是选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民生问题。第二,这些热点往往存在争议。比如“职工探亲待遇规定”,有人认为应该依法继续履行,但也有人认为该规定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应该废止。这样有争议的话题,能够更准确地测查出考生是否具备辩证思维,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分析黑龙江近年来的面试试题可以发现,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也是常考查的要素之一,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对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情境性问题的复习同样不容忽视。考查该能力的试题,从内容上看,以调研类、活动类题目居多,其中调研类题目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所以考生要熟知调研工作的基本常识。

  1.调研类题型是常考题型

  调研类的试题在黑龙江公务员面试中比重较大,调研往往为了弄清实际情况、解决各种突出问题、为领导决策而开展的工作。

  【例题1】春节期间,某社区出现一伙身份不明人员,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为由进行药品推销,有群众向公安局举报这些药品有害,假如领导让你负责跟踪调查此事,你会怎么做?

  【例题2】税务局计划开通手机客户端,以方便群众办理业务。领导让你负责前期调研,征集社会各界意见,你会怎么做?请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公专家解读】

  两道题都是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情境性问题。第一题是对具体事件案进行调查,作答时要针对居民群众、不明人员两个主体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还应注意对被举报的药品进行取证,并联合有关部门对药品进行鉴别;第二题是对社会各界意见进行征集,也就是开通手机客户端的前期调研工作,目的是让手机客户端更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作答时注意围绕目的展开,让工作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各界的诉求,为优化审批等管理服务提供依据。

  2.提问形式较为新颖

  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样式、提问形式较为新颖的题目。这是值得考生重视并加以准备的。

  【例题1】某高校地处旅游大省,暑假期间为满足旅游团参观旅游需要,决定将学生公寓腾出来对外提供住宿,但有一些留校学生没有搬离寝室。作为校团委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负责解决这些留校学生的住宿问题,你会如何安置?

  【例题2】一位村民因不了解新购农药的使用方法,仅凭经验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假如你是该村的大学生村官,你会如何帮助这位村民?

  【中公专家解读】

  第一题设置了具体的情景,并没有呆板地问考生“怎么做”,而是问“如何安置”。这种提问方式十分新颖,也比传统方式更加“接地气”,考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工作对象是留校学生,作答时要有针对性。第二题给考生设置的角色是大学生村官,提问形式是“如何帮助”,这就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的情景,围绕农村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帮助措施。两道题目的提问方式都相对新颖,也对考生作答题目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