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利器应对201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李琳 2010-01-05 大 中 小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09年11月19日,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公务员局发布了《2010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这次招考中,浙江省共针对3624个职位的8675个岗位进行严格选任,这较去年同期的4482个岗位涨幅接近一倍,这对于一心想要考取公务员、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力量的广大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机会。现在距离1月16日的考试还剩下近20天的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考前的最后日子里做好复习,能够在激烈的笔试竞争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行测趋同,多做真题
以专家多年的经验,浙江省的公务员考试之风是其他省份难以比及的。很多考生为了能够在大学毕业时顺利考取公务员,从大二开始就着手准备,而且尽可能的找机会去提前感受公考现场的气氛,利用大四一年参加周边一些省份的公考笔试,特别是和我们浙江省考比较接近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很多浙江考生参加国考都是为了在省考中提升一举成功的可能性。这类考生在考试中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因为从我们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中发现,公考的笔试,特别是行测,相似度越来越大。宏观全国的公考,从题型、题量、题序都有明显趋同,特别是这次国考,注意到大纲的考生应该可以发现,今年省考的行测大纲,题序的设定和今年国考完全相同,这就表明了国考中的命题倾向对于我们的考前复习具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这也就告诉我们,真题仍然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很多同学认为,真题已经考过了,不会再出现原题了,所以到网络上搜索大量的预测和模拟来做,这样做绝对是舍本逐末。如果在这之前都没有好好的分析一下浙江省历年所考过的真题特点,细心的观察一下09年一些重要省份考过的真题走势,那么做再多的题目也是徒劳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中,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去重新审视一下历年真题,特别是国家、山东、江苏等重量级公务员考试。
二、多做思考,掌握思路
在关注真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紧张得有些可怜的考试时间了,从历年的题量变化上来看,今年的省考行测题量很有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这对于我们广大考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紧张的时间,给我们的复习带来了误区,大家往往会在复习中过分的强调技巧和方法,而忽略了基本能力的培养,更有同学错误的认为,解决题目会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应对技巧,只要背上几个口诀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这样去复习,我们确实复习的很爽,但最后成绩却很差。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想在考试中提速,就一定要把解题思路刻在脑子里。如何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多去思考。平时思考的越多,考场上我们就可以思考的越少。因此,我们在分析真题的过程中要着重增强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言语理解,要培养自己阅读中判断段落结构的能力;资料分析,要培养自己针对数据快速列式计算的能力;逻辑判断,要培养自己在面对概念时快速处理集合、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数学运算,要培养自己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等。总之,我们要学会思考。
三、多做模拟,调整心态
当然,要想让我们的能力能够稳定的发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心态。钓胜于鱼的道理大家都懂,大道理也不必我多说。这里我谈谈我自己面对重要事件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吧。当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重要抉择或处于关键时刻时,我总是喜欢把事情朝着极限的方向思考一边,如果成功也无非就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公务员的工作固然神圣,但工作也没所谓高低贵贱之分,而且话说回来,一次失败我也还有下一次的机会;如果失败,且不说我们通过这样的复习一定可以考上,就算考不起,我们也在过程中提升了我们的思考力,从事了其他行业说不定还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乐趣。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的不同结果之后的事情想清楚,这个结果如何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而从复习内容上来看,我们如何在最后三天调整好心态,我想,考前模拟的作用应该说是无可替代的。在考试之前的一周左右时间里,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完整的模拟上三到五次,真切体验考场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到了考试现场也就不会觉得慌乱了。而且,这个时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提升速度的时候,基本上来讲,在模拟中我们所有的思考都是惯性的,而这惯性力有多大,完全取决于我们在前一阶段对真题思考的有多深刻。
说了很多,核心要表达的还是复习的阶段化问题,希望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复习计划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最后,还是按照国际惯例,预祝大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祝大家考试成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