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出心理误区 迎接2010年公务员省考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0-03-16 大 中 小
时光轮回,考试如常。2010年国考面试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地方公考又缓缓拉开帷幕,如这周末的青海法检招考、深圳市考,本周末的广东省考,下周的上海市考、吉林省考……而调查结果显示,考生在笔试冲刺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误区,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最大因素。该如何扫清这些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成为众多考生同时面对的问题。
一、克服自卑,潜心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考前信心不足,随着考试的逼近,他们反复地思量:招考人数那么少,报考人数那么多;题量那么大我能做完么?我还哪都没复习呢!即使笔试过了面试也不公平等等。许多考生为了多一次就业的机会,不得不参加考试。带着不自信的心理学习,等到考试答题的时候,一遇到难题或是不熟悉的题型,很容易放弃希望。
首先,不管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考,其招考人数都是有限的,大部分报考者做了陪衬,这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考生也应该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公务员。相比之下,地方公务员的录取几率要比国考的高些。专家请考生朋友相信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试题设置的合理性,对考试本身完全可以充满信心,潜心修行,在如何做好题上多下功夫。
二、临抱佛脚,只抓重点
有的考生会在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临时抱佛脚,却发现自己哪也没复习到,产生自我怀疑心态,自乱阵脚。“不服”这种心态放在复习阶段是好的,是坚韧有恒心的表现,但如果出现在考前是不合适的。如果一味地贪多求全、完美主义,只会造成自己心情烦躁,失去宝贵的黄金冲刺时机。一般情况下,在考前应该复习理论要点、重温错题集,同时保持练习。
考前练习的最佳战略便是有舍有得,只抓重点。舍小而得大,舍局部而求全局,方为战略!公务员考场上,贪多求全是第一大罪。120分钟去掉10分钟涂卡,真正能用在每道题的时间也就是四十几秒,不到五十秒。这就决定了有些题目要放弃,有些题目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那究竟哪些题目可以放弃?经过长时间的复习,考试越发临近,你至少要清晰自己的优劣势。比如你的数学基础一般,就可以放弃一些很难的数量关系题,把时间花在你了解熟悉的题上,收获会更大。在考前可结合真题训练强化自己的答题顺序及“放弃精神”。
三、摒弃投机,坚持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都有好多考生抱着尝试的态度,在没有认真备考的情况下参加公务员考试,抱着投机心理去参加考试,这种人多半得到的是花钱买经验的结果。要想实现公务员理想,复习备考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但“历史上”也从来不乏那种考试天才,他们没有复习,最后却能意外地“收获”胜利果实。公务员考试既是智商的较量也是运气的大比拼,放弃机会就等于没有成功的希望,抓住机会,善于利用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即使你是裸考,即使你没有做足备考工作,但至少应在考前捏自己一把,对题型和考试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必要的知识技巧储备,肯定会比同等条件下其他考生好很多、高效很多。所以在这里希望“裸考”的考生放平心态,考前好好看看最近两年的真题,以轻松的心情去参加考试,如果你确实是那种基本素质特别强的考生,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四、适应压力,缓解紧张
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也正因为这样,很多考生笔试前特别紧张。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逐步适应它,并且化紧张为力量。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正是因为有压力我们才能坚持不懈,才能集中精力时刻为考试做准备。意识到自己过于紧张的考生可采取一定的办法做自我调整、缓解情绪,如静坐休息、尝试微笑、倾听音乐、走路散步、做深呼吸等。
在积极备战的同时我们还应给自己一个良性的职业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以及明确失败后自己的生活、工作规划是什么。毕竟公务员考试对我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机会,而非全部机会,我们要意识到面对机会,全力争取,而失去一个机会,我们也将面临下一个选择。所以,从根本上摆正心态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起点。
所谓“想要收获,但问耕耘”,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才能抓住唾手可得而又来之不易的机会。新一轮的公考来袭,考生朋友应当“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保持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态,共同努力、共同迎战,赢得考试的成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