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级机关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解读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1-03-06 大 中 小
为满足北京市各级机关补充公务员的需要,2011年北京市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拟招录4000多名公务员,随即出台了《北京市各级机关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与往年相比今年招考公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预示着北京公务员考试迈上新台阶。中公教育辅导专家深入解读公告内容,并结合多年来对公务员公告和政策的研究经验对本次报考予以指导,帮助考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1.招考方式变更为“一次考试,二次调剂”,考生机会增多,但报考人数和竞争程度会相对增加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按照“一次考试,二次调剂”的方式组织实施,即“上班年公务员招考按照本公告组织实施,下半年公务员招考面向上半年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合格且未被录用的考生”。也就是说,考生只需参加上半年一次考试,9月会根据部分机关的空缺职位和新增职位发布“二次调剂”公告和调剂职位,此时上半年笔试成绩合格但未被录用的考生即可报名参加此次调剂,与以往相比,被录用的机会相对增加。
综合来看,本次招考方式的改变不失为一种进步。以往的两次考试经常会造成不平衡,上半年公布的职位约为下半年的3倍。改为二次调剂后,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增加了考生被录用的机会。
2.外地户籍和外地院校的“双外生”首次可以报考
此次招考,除了具有北京常住户口的人员、北京生源的2011届应届毕业生和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具有报考资格外,首次将外地户籍、外地院校的“双外生”纳入招考范围。即“985工程”京外院校中获得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一等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的本科以上(含本科)2011年应届毕业生。京外“985”高校包括南开、复旦、浙大、吉大等30余所高校。
此次招考对象的增加,意味着对人才的日趋重视,将来可能会逐步开放,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栋梁之材。
报考人员范围:
①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京具有两年(含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
②截至报名时仍在岗的2011年合同期满毕业生。
③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北京生源2011年应届毕业生。
④列入“985工程”京外院校中获得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一等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的本科以上(含本科)2011年应届毕业生。
专家提醒考生:何为基层工作经历?
①是指具有在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 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②按照我市有关规定,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被聘用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支教活动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3.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两种情况单独排序确定面试人选
在校期间已取得《北京市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报考面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职位的2011年合同期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经资格审查合格,可凭当时公共科目笔试成绩,按照规定面试比例,单独排序确定面试人选,以当时的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本次面试成绩按规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
报考面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同一职位的其他参加本次考试的2011年合同期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面试比例,单独排序确定面试人选。
特别提醒:
对于在校期间已取得《北京市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2011年合同期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如报名重新参加此次面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职位的公共科目笔试,其原在校期间取得的《北京市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无效。
报考非专门面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职位的2011年合同期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需参加此次公共科目笔试。
4.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绩=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折合成百分制)×5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面试成绩)×50%。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友情提醒:
提交报考申请时间及网址:
2011年3月7日9:00至2011年3月11日17:00期间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提交报名申请
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时间及网址:
2011年3月7日至2011年3月13日期间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查询
笔试科目及时间: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1年4月9日 上午9:00-11:00
申论:2011年4月9日 下午14:00-16:30
分数线确定及查询时间:
2011年5月上旬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查询成绩
“二次调剂”公告和调剂职位公布时间:
2011年9月公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