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硕士班)备考完全手册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1-08-29 大 中 小
四、专业综合II(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备考策略
(一)政法干警考试法理学复习备考策略
复习法理学时,考生要明白法理学的基本内容,注重对法理学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有些考生认为法理学的内容漫无边际,无从着手。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法理学的内容虽然繁杂,但是仍然有它的体系和结构。法理学的内容按照大纲一般分为法的本质、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的演进以及法与社会等几个部分组成。政法干警考试法理学部分的出题也都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考生应当对照着考试大纲,对于各个知识点务必完全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法理学的复习,要重视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通过历年真题的练习和分析,能够使我们真正了解和熟悉政法干警专业综合考试的考查方向、考查重点、考查模式,同时也能够将书本上的法学原理和概念进一步深化理解。而且法理学的部分考察的知识点一般都具有常规性,重要知识点的考查的重复率是很高的,只是经常会换一个角度来考查,因此,通过历年真题的练习,要对于历年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概念要特别的留心。考生可据此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和出题特点,进行着重的复习。
(二)政法干警考试宪法学复习备考策略
政法干警考试综合知识宪法部分重要的考查点包括:宪法制定、实施和保障,各国家机构的职能区分,特别是人大、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主席的职能和关系;其次是四次修宪的内容;三是选举制度,尤其随着今年《选举法》的修改,它必然成为宪法部分考查的重点,所以考生一定要足够重视。
考生在复习时要紧紧抓住大纲和中公专项参考书,要把宪法理论内容的那部分尽量背熟。记忆要注意先理解其逻辑、后串联其体系。另外,一是跟踪社会热点,对当年的社会政治热点、新颁布法律和法律修正案往往有所反映;二是侧重宪法史的考察,对于参考用书中明确点出年份的知识点要多留意。
法条部分是宪法的主力军,宪法法条考察的特点是:精确度要求极高,出题较偏,常规的知识点考查较少。提高法条掌握的精确度。要提高精确度,首先就要对法条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找准考点,要从纷繁复杂的文字中找出有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给法条瘦身。判断可考性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历年真题。同时,由于知识点往往分散在数个法条之中,我们需要将立法者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编排,简化记忆的难度。
(三)政法干警考试法制史备考策略
1.熟读理论教材。法制史考查的内容是法制史实,这门课程所有的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之中有所体现。因此,考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熟读理论教材,挖掘理论教材,在理论教材中找考点。这是与其他政法干警考试综合科目的重大区别之一。在复习法制史的时候,考生要自始至终以理论教材为依托,熟读教材之后,还要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实际上,法制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板块:一块是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如何规定,另一块是我国不同时期司法如何运作,在复习的时候应当自觉地把有关知识点归结到相应的板块,然后再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来建立起知识体系。熟读教材是复习的基础,也是复习的第一步,我们反对在复习时急功近利,那种认为只要在复习中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有个初步的把握就行了,无须过多的研究是行不通的。
2.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重点复习,以重点知识为复习核心。我们强调,今后的考试不管多么难,主要考查的必然是重点知识,掌握了重点知识,也就是掌握了考试成功的关键。
3.要善于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法制史是关于法制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因此各种相关制度之间必然有某种相关的联系,这是法的发展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的体现。归纳总结知识点有纵向归纳法和横向归纳法两种方法。纵向归纳法就是把某个知识点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采取纵向归纳的方法,找出其中的必然联系。对于横向的知识点,应当采取横向对比归纳的方法加强记忆,比如对于三法司,隋唐宋时期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明清时期是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这种横向对比,有利于区分相同和不同时期司法机关的职权及其划分。当然,纵向归纳和横向对比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4.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和对比是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等,从而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中国法制史的复习中,考生可以对中国各个朝代的法律进行对比;可以对各个朝代的司法制度进行对比;还可以对不同的司法原则进行对比。
5.认真研习历年试题和模拟卷。考生可以通过做题来发现政法干警考试法制史命题的难易、命题的规律,考查的方式,考查的趋向。研习历年试题就是做未来的考题,这是很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