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推出型试题新解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2014-09-06    

  可以推出型试题的特点是:题干给出一些前提和条件,要求考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联,推知可以得出的结论。所以这种题目,又可以称之为语义推理。语义推理与逻辑推理不同,它不依靠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而是主要通过揭示前提和条件之间的语义关联。这是逻辑判断题的最常见命题思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推理不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或者增加前提,可以直接从题干的前提中得出结论。当然,这种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得出的结论不是必然的,我们经常讲得出的结论虽然不是必然的,但是通常是最可能的即可。

  可以推出型试题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四大原则:从弱原则;整体原则;协调原则和现在原则。在可以推出型试题里面经常警示学员不要犯的三大错误。这些错误是偷换概念;无由猜测和夸大事实。具体来说,解答这类问题的核心步骤是:第一,明确是要寻找“可以推出”的项,还是“不能推出”的项;第二,借助于关键词或逻辑连接词,明确题干陈述的中心语义;第三,明确备选项的语义(特别是隐含语义);第四,建立或排除备选项与题干陈述之间的语义关联。其实这个是一个操作流程。但是学员必须很熟练的掌握正向思考的四大原则,和反向排除的三大注意,这样才能够高效快速的解答出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例题1:

  在就业者中存在一种“多元的幻觉”:认为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未来之路的选择是多元的、自由的。但看看现实就知道,这种选择下的目标指向是一元的,大家都一窝蜂地流向了城市,盯住了高薪白领职位,以为是个性选择,实际都汇合进同一条河流;以为是多元,实际被同化为一元;以为是自由的追求,实际都被一种封闭的思想禁锢一一这便是“多元的幻觉”。

  由此可以推出的是( )

  A.高薪职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B.多元的选择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C.就业者实际上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D.社会并没有给就业者提供多元的选择

  这是一道颇具争议的题目。很多参考书都给的是B答案。其实这个题目有点考哲学的意味。社会是否给就业者提高多元的选择呢,客观上提供了的。这个是哲学观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就有多元的结果,或者说客观有这些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实际的本质是反映的同一个问题。但是不能不客观承认这个现象的存在。故这个题目的答案应该选择是C答案。

  例题2: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以上论断是建立在哪项假设的基础上的( )

  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这是工商界的规矩

  B.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

  C.面试的惟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

  D.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这个题目看起来是一个假设前提的题目,但其实要是真正掌握了从弱原则。特别是对must和only这个两个单词翻译过来的问题的谨慎分析。很容易发现A答案里面的必须D答案的一定,还有C答案的惟一,这些都是违背了从弱原则的。只有B答案说的比较适当。而事实上B答案也正好是假设前提中A可行模型的经典例子。故答案选择B。

  例题3:

  从200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04年的45万次增加到2006年的55万人次。由此可以推出( )

  A.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B.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C.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流量不均衡

  D.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

  这个题目运用的是可以推出型题目中的整体原则和协调原则。首先可以看出“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这里有一个一方面和另一方面,那么任意一个方面都不能成为题目的答案。因为都不是整体。所以A答案就肯定不对,而事实上B和D项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是题干的主题,都脱离了主题,是无由猜测。故答案选择C。C答案实际上是运用了协调原则。“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实际上说明了这个措施使用之前游客流量是不均衡的。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