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国考行测定义判断杀手锏:分析核心成分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5-09-23    

  众所周知,定义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题目,每年题量保持在10道。而且随着考试难度的逐步加大,题干包含多个定义的题目越来越多,题干和选项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对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定义并判断选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解决这一题型呢?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介绍一种便捷方法,帮助大家轻松、快速地拿下定义判断!

  在介绍解题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定义判断近几年的考情和大家复习国考定义判断常见的几个误区。

  一、考情分析

  从定义判断考察的知识点上看,社会学、经济学相关定义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予以重视,平时多积累相关知识对于解题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定义判断题涉及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这就提醒考生,除了平时的知识积累,掌握解题方法也很重要,也就是必须掌握一定技巧,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二、定义判断复习的误区

  误区一: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题的准确率就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必然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题,反而不利于快速给出答案。

  误区二:定义判断需要长时间专门辅导

  有些考生花大量的时间找专业人士进行定义判断的辅导,这样会浪费广大考生的宝贵时间,是不可取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朋友不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复习上,只需要花十分钟掌握以下方法就可以搞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三、解题方法 --核心成分分析法

  所谓核心成分分析法,就是寻找定义判断中的核心成分,具体包括主体、客体、目的、原因、条件、结果。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定义较短,但题干内容难以理解的题型,如管理类、经济类和法律类等。

  1、主体是行为/事件的发动者,与主体相对应的是客体,主要有:政府、企业、个人等。在寻找定义核心成分时,首先要确定该定义有无明确的主体或客体,通过主客体进行选项的排除。

  2、目的:有些定义会明确指出其目的或动机,常见的提示词有:“达到……目的”、“为了……”、“确保……”、“以期……”等。

  3、原因:有些定义中规定了产生某些现象或采取某些行为的原因,常见的提示词有:“由于…….原因”、“因为…….”、“出于…….的原因”等。

  4、条件:有些定义中包含了一些前提条件或者对主客体的限定,常见提示词:“以……为前提”、“基于……”、“在……条件下”等。

  5、结果:有些定义还会明确指出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常见提示词:“造成”、“导致”、“实现”等。

  例1:行政成本:政府为了社会的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行政成本和间接行政成本。

  下列没有涉及行政成本的一项是:

  A.某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合并机构、精简工作人员

  B.某区政府为应对私家车增多的问题,新建了两个地下公共停车场

  C.某商业银行为方便广大用户处理业务,耗费巨资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

  D.某公安局招聘交通协管员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中公解析】行政成本的定义要点为:①政府;②为社会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付出的代价。C项商业银行不属于政府,不符合要点①,故答案选C。

  例2:政策性收益是指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变动而导致的个体收益,这种收益不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只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2011-国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政策性收益的是:

  A.由于利率调整,小李的存款利息比此前每月增加100元

  B.由于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某县获得了5000万元专项水利建设基金

  C.由于市相关部门联合整治经营环境,小张经营的书店效益明显好转,每月营业额增加5000元

  D.歹徒意欲行凶,小王挺身而出制服了歹徒,因此获得市政府见义勇为奖5万元

  【中公解析】政策性收益的定义要点:①由于政策、法规的变动;②个体收益。A项符合定义要点;B项某县获得的专项水利建设基金并不是个体收益,不符合定义要点②;C、D两项都不是由于政策、法规的变动引起的,不符合定义要点①。故答案选A。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定义判断一般难度很小,只要考生掌握做题规律,在平时稍加练习,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最后祝大家公考成功!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