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解题第一步:区分“求因”与“强加”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06-21 大 中 小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耗费了很多考生的学习精力,其中的可能性推理更是因为题干较长、迷惑选项出现频率高等原因,成为很多考生的“苦主”。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梳理题干论证方式、排除迷惑选项,就成了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点关注的内容。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向大家介绍两种在削弱和加强型题目中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知果求因”与“因果共存”。
“知果求因”,指的是通过一个已知事实,推测该事实可能发生的原因。例1:了解到某职业运动员退役的消息,即推测退役可能是因为该运动员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伤病所致。
“因果共存”则是指已知两个事实,推测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2:刚刚谈了恋爱的小张,最近的工作状态特别好,即推测恋爱是工作状态好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其实两种论证结构都是在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那么二者间存在什么样的不同呢?
首先,二者的论据不同,“知果求因”的论据是单一事实,而“因果共存”的论据则是两个已知事实;
其次,二者的结论不同,“知果求因”的结论,是在分析、推测论据中事实发生的原因,而“因果共存”的结论,则是将论据中两个事实建立起因果关系。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可以这样分辨两种结构:如果在结论中,构成因果关系的“因”与“果”两个事实在论据中都已经进行了描述,那么该题目应为“因果共存”的结构。如例2中,恋爱与工作状态好都是我们在论据中已经知道的事实。
在比较清楚后,再对二者分别进行削弱。
对于知果求因,我们可以采用否定此因、另有他因的方式(如例1中可以说明该运动员并没有伤病,或者说明该运动员由于要拓展新领域所以退役);削弱的两种方式中,另有他因的削弱力度更强。
而对于因果共存,我们可以采用另有他因、因果倒置的方式(如例2中可以说明小张最近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职位得到了提升,或者说明小张正是因为工作状态好才吸引了另一半,并坠入爱河);两种削弱方式,因果倒置的削弱力度更强。(注:采用因果倒置存在一个重要前提,即结论中因与果的两个事实在发生的先后性上并不确定。)
通过一道例题让考生们更为直观地感受一下:
【例题】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研究人员对 560 名儿童 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沙棘果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较很少吃沙棘果的儿童要高。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沙棘果与儿童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对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沙棘果的人智力水平并不比很少吃沙棘果的人的高
B.调查显示:沙棘果价格非常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儿童才经常吃,同时这些家庭有条件实现 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C.这项儿童发育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是沙棘果生产商,其目的就是要扩展沙棘果的销售渠道
D.沙棘果是儿童喜欢的食品,家长经常把沙棘果作为礼物奖给智力表现优异的孩子
【中公解析】答案选D。题干的结论是“发现了沙棘果与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即首句中的“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而吃沙棘果、儿童智力发展两个事实,在论据中均出现,在结论中将两个事实设置为因果关系。因此这属于因果共存的论证结构,而D项是将原因和结果倒置,B是另有他因,两个选项都可以达到削弱的效果,但是因果倒置程度更重,因此选D。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