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解读2015年国考大纲:申论难度将增加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人民网  2014-10-16    

  10月13日,作为考生复习备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正式发布。近日,新东方在线公务员辅导专家赵同勤、戴正做客人民网,对2015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进行了解读。

  申论:题型新颖 难度增加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申论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在历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平均分都比较低,因为申论成绩不理想而惜败考场的考生比比皆是。

  2014年申论的考试时间延长至180分钟,在赵同勤看来,这既便于考生充分阅卷和答卷,有利于体现考生不同水平和能力,但同时也给考试难度的调整和试题的设置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他说:“申论考试的时间虽然从两个半小时增加到三个小时,但答题的难度增加了。比如去年申论中新出现的‘归纳概括’类题型,让很多学生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作答。”

  申论难度主要表现为题型的新颖性和材料的分散性。赵同勤说,申论在题目的设置上非常具有迷惑性,题型虽固定,但问法新颖,很多考生容易答错。比如调查文件,只要求你设置问题,并不需要你回答,如果你作答了,就算跑题。其次,申论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他说,申论的材料不是特别分散就是学术性非常强,这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难把握,因此,训练材料阅读的敏感性对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赵老师认为今年申论的变化并不大,试卷沿用了2014年的方式。首先是申论的概括题,它主要考查了一个人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因为很多考生对事情进行分类归纳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其次,原因分析题在国考里的难度并没有增加,考生应把重点放在综合理解题上,避免简单化的思维模式。而应用性问题是从2010年到2014年每年必考的题型,考生一定要加入自己的内容。尤其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在答作文题时,考生不能仅仅是抄材料,“根据近几年申论考试的应用问题来看,直接查找材料的题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对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加工,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语言的二次加工。”

  省部级和地市级考生考查方向差异明显

  2015年公务员的考试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国考大纲,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并对各项能力作出了明确界定。对省部级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侧重高端综合决策,而对地市级考生则侧重具体执行。赵同勤预测,2015年国考试题或强化这一区别,考查方向的差异可能会更明显。

  申论考核的形式是多变的,关注的社会热点是多变的,考察的政策是变化的,题目的设计和要求是也是变化的。申论考试不仅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看重考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赵同勤认为,作为能力性的考试,申论的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所以考生不必产生过大的恐慌心理,避免跑题出错。

  行测:实行“两套卷” 难度稳中有降

  2015国考将继续采用分级分类考试,仍采用往年的“2+X”模式,并且对省级以上机关和市地级以下机关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今年行测考试也将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行测辅导专家戴正说,从最新的大纲上来看,行测今天的题型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五大部分。由于今年是行测分级考试的第一年,因此,难度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他说:“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目前江浙沪地区的省考都分AB卷,试卷的题型和难度虽会略有区别,但80%的题目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极个别的题目做了微小的替换。”他预测,按照每年行测难度的趋势,今年的难度应该会稳中有降。

  从2013年开始行测的难度有所下调,内容比较偏、比较怪的题目越来越少,对考生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在120分钟里完成135道题。因此,他希望考生要知道哪些题是“有可为”,哪些题是“不可为”,在“可为”当中要分轻重缓急,行测也是考查考生取舍能力的一种体现。

  2015年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行测部分的题型并没有出现大的调整,戴老师建议考生不要过多地考虑行测的难度,而是要把复习重点放在最基础的知识上,抓住考试大纲,做到有的放矢。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