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国家公务员面试审题的三个注意事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20-02-24    

      公职面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这导致很多考生在面对面试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虽然可能平时积累还不错,面试时也能答出一些东西,但是往往分数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审题不清。

  作为面试答题最基础的一步,有的考生认为审题很简单,看明白题干大意就可以答题了,这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大误区,命题人经过长达一至两个月辛苦命制的题目,一定会有他的一些设计和考察点,如果我们简单扫一遍就开始作答显然极其容易出错;也有考生认为在面试中时间就是金钱,应该尽量缩短审题时间,这也是一大误区,面试的最终分数绝不仅仅取决于答题内容,而是考生整体的表现,就像如果领导跟你交代了一件工作或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不加任何思考便开始动手,这无疑也不符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要求,更何况如果不思考清楚就开口,作答时也极容易卡顿甚至断片,不仅答题质量受影响,反而还浪费了更多时间,所以面试审题还是时还是要把题目看清看准看全。下面专家给大家分享几个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分清题型

  首先要分清楚是情境性问题还是智能性问题,题目当中有没有给你身份定位,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或者话题,这个问题和话题与你是什么关系,这点极为重要,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答题的立场和方向。

  如果是智能性问题,没有身份定位,就问的你怎么看,这里的你指的就是考生自己。你是一个准公务员,要时刻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你答出的内容才能得到考官的认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政府思维。

  如果有身份定位,一般问的都是你怎么办,这里的你就不是考生自己了,而是题目中的那个身份,可能就是小张、老王,也可能是某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等。尤其是在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和应变能力的考察题目当中,你身为哪个部门,是领导还是普通基层公务员,不同的身份对同样一个事件的处理或是一项任务的落实往往大相径庭。比如说现在开展宣传,现在将此事交由你处理,你怎么办?那么你是一个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个社区文明办宣传人员。对于在接下来活动所要辐射的范围和所能动用的资源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取决于你对题干的把握是否精准。

  二、了解命题原理

  前面说过,面试题目在命制时都一定的用意,所以命题者会通过一些设计来直接或者间接地对考生进行考察,对于一些间接考察,你必须具备听弦外之音的能力才能真正了解到考官的意图,才能答出考官想要的答案。比如说,你在公休外出,领导突然给你打电话,说有紧急事项需要你立即赶回来,你很不情愿,你怎么跟领导解释?这其实就一个不良人格假设,你要是真的跟领导说不想回去基本上就拜拜了,其实这个题就是给考生挖了一个坑,我们其实根本不用解释,虽然不情愿,但是也要尽快调整好心态,服从领导的安排,赶紧回单位参与工作;再比如说:请考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这也不是在考察我们的人脉,归根结底还是想通过对你朋友的了解进一步对你做出判断,毕竟能跟你成为最好的朋友一定是有一些相互吸引的地方,这就叫投射原理。所以,审题时还是要回归自己作为一名公职类面试考生的身份来审题。

  三、认真仔细抓重点

  在面试题目当中有很多题干往往会有题干比较长的一些题目,比如一道时政类题目中既有一些现象,也有一些政策,那我们就要判断哪一部分只是背景,哪一部分才是答题重点和落脚点,比如:2007年国务院推出了“禁塑令”,白色垃圾迅速减少,然而近些年白色污染又有复苏,塑料袋的使用甚至更甚,你怎么看,这个题的重点就是讨论当前禁塑令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再比如双观点类题目,题干当中的观点在审题时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两个观点是从什么角度对前面话题的分析,是原因还是影响还是对策,那我们在接下来答题就更能把握住重点,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把所有角度不分主次都说一遍,比如说:对于老人跌倒没人扶之类的现象,有人说是大家不想扶,也有人说是大家不敢扶,你怎么看?这两个观点就是对前面话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接下来我们答题时就主要围绕原因这个角度去谈。

  以上就是专家给大家分享的一些面试审题的注意事项,当然,想要在审好题的前提下还能提升审题速度,无疑得通过不断的练习,见的题越多,积累的越多,审题也就越轻松,面试就越有可能拿到高分。

  更多2020年公考内容,请查看中国教育在线公共服务平台:网址链接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