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余杭区2010年书记、副书记竞争性选拔公告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城乡导报 2010-07-07 大 中 小
余杭区2010年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书记、副书记竞争性选拔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杭州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决定开展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书记、副书记竞争性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拔的职位
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书记5名,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副书记5名(其中定向从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者中选拔2名)。
二、选拔的范围
选拔范围为余杭区镇乡、街道、区级机关部门(含国土分局)机关公务员(含参照管理人员)、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人员、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班子成员。
定向选拔范围为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者。
三、报考资格条件
报考人员必须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身体健康,同时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和要求:
1.年龄文化要求。报考团委(团工委)书记的,年龄不超过28周岁(1982年7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团委(团工委)副书记的,年龄不超过26周岁(1984年7月1日以后出生);文化程度均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
2.任职经历要求。报考团委(团工委)书记的,要求现任余杭区副科级及以上领导职务(或事业单位相应领导职务)或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班子成员;报考团委(团工委)副书记的,要求工作满2年(2008年8月30日前参加工作);定向从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者选拔的,应属2008年(含)前招聘的。
3.须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
四、选拔程序和方法
按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选拔。
1.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由余杭区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竞选办”)统一组织。报名形式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自愿报名者在征询本单位党组织意见后按规定报名,其中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报名者需征得本单位党组织同意;各单位党委、党工委、党组在征得干部报考意向,并进行资格审查后,以单位党组织名义推荐干部参加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合格的,发准考通知。资格审查合格的人数与选拔职位比例不低于8:1。若低于此比例的,相应核减该类招考职数。
2.笔试
笔试试卷为公共综合卷,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特别是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3.面试
根据笔试成绩,按职位数1:4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入围人员。面试主要考察领导能力和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4.组织考察
按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按职位数1:2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工作按照《余杭区干部考察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量化考察。
5.决定任用
根据综合成绩、考察等情况,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择优确定拟任人选,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按有关规定办理任用手续。对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班子成员新录用为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书记的和对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者新录用为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团委(团工委)副书记的,实行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工资按村(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标准发放,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确定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不胜任的免去试用职务,按试用前的工作岗位安排工作。
五、报名及考试有关要求
1.报名时间:2010年7月9日至7月10日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2.报名地点: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
3.报名要求:每位报名者限报一个职位,按规定填写《报名登记表》(报名表可在余杭党建网www.yhdj.gov.cn下载),需要提供学历、学位、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任职证明等能说明本人符合报名条件的有关资料,本人近期同底一寸彩色证件照1张。党组织推荐的须如实详细填写报名登记表,并认真审核把关,签署组织意见,盖上公章。
笔试、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本公告未尽事宜,由余杭区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选拔信息查询网站:余杭党建网 www.yhdj.gov.cn。
咨询电话:86137679,86170517。
监督电话:86233007。
余杭区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7月7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