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公选处级领导公告解读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2-08-22 大 中 小
2012年8月22日,《北京市2012年公开选拔年轻处级领导干部公告》发布,北京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31名年轻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这是2012年继各区县公选之后北京市又一次大规模的公选考试,也是北京市本年度第一次由市委统一组织的公选考试。
本次考试公选231个处级职位,规模较大,为有才之士与有志之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晋升空间。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符合报考条件的青年公务员才俊,唯有准确把握考试特点,了解考试测评目的和测评要素,方能知己知彼,从容应对,从而不错失良机。
下面专家先就本次公选考试的新特点谈几点看法:
第一,本次招考对象为年轻领导干部,职位全为处级领导职位,这是与2011年北京公选的最大区别。
本次考试对报考者的年龄规定十分明确,必须为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才可报考,这是与“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考试宗旨相一致的,同时说明北京公选已经有点定向招考的意味,这是在2011年北京市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公选乡镇科级干部基础上,在处级领导职位招考层面上的又一次实践,相信未来北京公选将体现出更为明显和规范的定向招考特点。
另外,本次考试单独招考处级领导职位,并未连同局级领导职位一起公选,说明为了顺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求,公选考试的规模也将逐年增大,按职位层次分别招考也将是大势所趋。
第二,报名形式有所变化,不再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和社会举荐”三种形式,而是统一采用“个人自荐”的形式。
2011年北京市公选采取上述三种报名形式,但是除个人自荐之外的另外两种报名形式,最终还是需要由个人在北京公招网上报名。组织推荐和社会举荐两种形式的存在,主要是考虑到避免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导干部因消息滞后而错失良机,同时也是为了扩大竞争性,选出真正的德才兼备之士。
在公选考试成为干部选拔和晋升重要途径的今天,无论社会、媒体,还是个人,对公选考试的关注度都较高,在此情况下,从简化程序、提升效率的角度去看,只采取“个人自荐”的报名形式正是明智之举。
第三,面试环节发生变化,不再强调“部分职位进行专业管理能力测试(或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形式基本定型。
北京公选经过多年组织实施经验的积淀,尤其是经历近两年对公选面试的创新和探索,处级公选已经基本确定了半结构化面试的基本形式,同时将资历评价量化,占面试成绩的20%。
通过对比2011年和2012年的公选公告,可以发现,“部分职位进行专业管理能力测试(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规定在2012年公告中已经消失,说明经过2011年的考试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半结构化面试+资历评价”模式在面试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说明这种面试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测评处级领导干部必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成为未来北京公选处级面试的主要手段。
上面是专家关于2012年北京公选的一个分析,希望广大考生能够从中窥见门路,为下一步的笔试备考做好准备。
在此,还要提醒广大考生,要深刻领悟“考什么干什么”的考试宗旨,在报考时务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特点,唯有如此,在以后的笔试、面试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