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那些关于上古神话的公考成语盘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7-02-21    

  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考到一些成语,而这些成语中不乏关于上古神话的,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总结一些关于上古神话的公考成语,供考生背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也比喻徒劳不自量力。

  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娥皇女英——传说娥皇、女英为尧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旧时指姐妹侍奉同一个丈夫。

  华封三祝——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尧长舜短——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尧身材高大,舜身量矮小。尧高舜矮,均是圣明的君主。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尧天舜日——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尧、舜在位的时期。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

  尧舜千钟——钟:古代酒器。像尧、舜那样一次能饮许多钟酒。比喻人的酒量大。

  尧趋舜步——①指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尧鼓舜木——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洗耳不闻——比喻不愿意听或不愿过问世事。

  洗耳投渊——洗耳、投渊:指尧让位于许由、舜让位北铎的传说。旧时指隐逸的人厌恶听有关政治的事。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众口铄金——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克绍箕裘——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皮袄。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康衢之谣——康衢:畅通无阻的大道;谣:歌谣。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畎亩之中——畎亩:田野。泛指民间。

  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至死靡他——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女娲补天——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

  最后还有后羿射日,然后西王母给他一粒仙丹被他老婆吃了,然后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上古时期其实还有很多成语以及一些典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不仅可以当作平时的积累,也可以在忙于刷题的时候适当的放松下,换换脑子一举两得。最后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公”。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