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文化道德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中公网  2006-12-22    

  问题:

  1.外来文化的强劲冲击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激增,大量的西方文化产品如影视、音乐和书籍等产品蜂涌而入,满足了在转型时期人们这种既好奇又饥不择食的文化需求。

  (2)文化市场上,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要求。这给外来文化提供了急剧占有的市场空间。

  2.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些人理想信念淡薄,缺少奋斗精神,革命意志衰退。

  3.以人为本的理念淡薄。关怀人、尊重人,以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为社会进步核心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

  4.追求财富的目的和手段相对落后。以牺牲环境、牺牲长远利益、损害他人利益而获取财富的不和谐因素加剧。.社会事业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5.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6.社会责任普遍不足。一些人个人私欲膨胀、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少善心,无善举,缺少社会责任感。例如:2003年12月27日晚9时40分左右,珠海一名普通教师黄女士从市委党校出来准备过马路时,一名歹徒从其身后抢走了她手中的提包后逃去。黄老师一边呼救一边追赶。附近十多名市民闻讯赶来,但没人拦住歹徒,歹徒最终跑掉了。

  7.政府重视和现实状况的冲突

  (1)政府的重视和人们文化建设舒缓之间的冲突;

  (2)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3)文化建设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人们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4)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问题;

  原因:

  1.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在我们引进外资、走向世界、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时,西方的腐朽文化、消极的价值观一直对我们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

  2.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尽管中华文明有许多可以值得国人骄傲的文化精华,但也确实有许多遗毒至深的文化糟粕至今还对我们产生较强的支配作用。

  3.社会导向、约束机制不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抑制什么更多的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上,缺少制度和机制保障,缺少形成有利于和谐文化生长的强大引力和社会氛围。

  4.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镇区,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

  5.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

  对策: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最紧迫任务是要塑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文化性格并将这一品质体现在政策和措施之中。尊重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培育文化生态的活力,不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2.能力和技术方面。全社会都要形成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崇尚科学、勇于创造的理念和习惯,使人人都把自我发展、获取收益、奉献社会建立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

  3.在经济方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发展经济做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中,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相协调,不能为了当代发展而破坏了子孙后代的家园。

  4.在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要培养和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强化公共和整体意识,维护公共利益,热爱集体,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要开发和培养人的爱心,鼓励人们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净化人们的心灵,将更多的关爱播撒人间。

  5.在机制和体制方面,建立起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要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社会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进一步理顺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建立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机制。

  6.政策规范,确保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方向。文化建设的建构性对政府提出宏观调控的要求。应转变政府在具体的文体活动中的职能,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观念在各地区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