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阅读归纳概括:向材料要分数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0-07-01    

  烈日炎炎,骄阳如火,2010年暑假如期而至。这对于准备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静心学习、寻求突破的好机会。专家在这里提醒大家,炎炎夏日,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

  公务员考试,历来都有“得申论者的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申论的重要性。近年来,尽管申论考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基本上第一题都是总结概括材料的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概括材料大意作为第一题其实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因为无论是提出对策还是进行论证,都要以准确概括主要内容作为前提和基础。

  因此,专家将就申论写作当中“材料概括”的基本功,与考生朋友交流讨论。

  一、概括材料的总体要求

  申论材料阅读量很大,结构也较为复杂,要从几千字的文章概括出区区几百字的内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避免千篇一律,获得高分就更不容易了。在作答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于归纳概括类试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全面

  一般而言,申论材料都包含很多内容,这就要求在概括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全文的内容,而不能只片面地归纳一部分或者一段的内容,或者只是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方面。一定要将材料涉及的问题和观点全面地加以总结。

  2、准确

  但是,全面不意味着面面俱到,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申论材料虽然内容庞杂,但里面一定有一个重点内容是考试的核心所在。对这个核心加以重点阐述,就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材料内容的灵魂。

  另外,在概括时一定要结构严密,逻辑清楚。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句子之间的衔接。虽然篇幅不大,但依然要有明确的结构。

  3、客观

  申论作答时,不能添加个人的主观评论和对材料潜在含义的猜测,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忠于原材料,这是概括类题型作答的核心精神,也是与其他题型最大的区别。考生作答时一定要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切忌凭借自己的理解臆测。

  4、简洁

  一般概括类题目都是有字数限制的,因此,凡是要求不能超过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语言必须要简练,不要有过多的修饰,尽量言简意赅,从而避免由于字数有冗余而造成失分。

  二、如何提升概括能力

  1、掌握概括方法

  (1)以关键句为基础进行扩充

  这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大部分材料中都会有一些为了突出主题,提纲挈领或者总结归纳的句子。在理解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准确地找到这些句子,将他们挑出来,进行梳理之后,根据全文意思进行补充和扩展。

  (2)变复杂为简单,凝练主旨

  申论的材料十分烦琐,很多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主要观点而进行解释、为了论证观点举出实例的内容,而为了突出重点,就要注意将这种“枝叶”去掉而留下“主干”部分。句子中也要将大量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去掉,突出重点。

  (3)合并同类项,总结相似句

  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中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文章主要内容分散在好几个段落里,要分别加以归纳然后将内容合并。这时候需要对每段内容分别进行概括,然后串联成文。

  (4)注意行文线索,理清脉络

  如果材料事例较为完整,继续内容较多或以继续为主。要注意寻找“5W1H” ——“who、where、when、what、why、how” 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六个方面入手,逐一寻找,再根据内容和表达需要有所取舍。

  以上这些方法并不是分开的,是可以综合加以运用的。

  2、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概括材料的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掌握,但概括材料的能力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因为在考场上,时间有限,每日有机会让考生按部就班的一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只有考生将技能和方法内化,变成自己答题的本能,才能够流畅地作出高质量的回答。

  考生在平时阅读时就要有意识训练自己归纳问题的能力。要经常阅读一些报纸、网站上的时事新闻,然后注意文章标题和简讯的语言和结构。这样考试时才能比较游刃有余!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