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8-19    

  2009年甘肃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请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述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字数在150-200字范围内。(20分)

  答案(209字)

  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民工在进城务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农民工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收入偏低,欠薪普遍,社保政策得不到落实;

  二是农民工在就业机会和子女教育机会上遭遇地方壁垒,受到歧视;

  三是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四是农民工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尊重,缺乏严密组织,缺乏有效的维权渠道,政治权利和经济民主权利无法行使;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工平等融入城市社会。

  (二)请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字数在250-300字。(30分)

  答案(274字)

  一是就业方面,打破壁垒,取消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监督工资兑付,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改善劳动安全和卫生条件,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

  二是教育方面,积极落实政策,加强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拓展教育资源,确保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教育;

  三是社会保障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督促企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逐步将其纳入社保范围;

  四是权益保障方面,发挥工会机制的作用,畅通农民工维护权益的诉求表达渠道,保障农民工行使政治权利和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利。

  五是文化方面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字数在1200-1300字之间。(50分)

  参考例文(1131字)

  统筹城乡发展   共享文明成果

  农民工是我国许多行业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广大农民工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却受到不应有的歧视,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权利的现象屡见报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城乡二元体制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农民从被束缚的土地上得到解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工群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与城市居民一起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不应该因为户籍而产生任何身份差别。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工作与居住环境比较差,身心俱疲,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而缺乏劳动与社会保障,缺乏表达意见渠道的这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因此,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导致的身份差别,因此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首先应该改革落后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间的差别,真正做到身份平等。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保障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转,统筹城乡共同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农民工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方面得到保障,创造条件让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得到正常行使,广开言路,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听到农民工的意见和呼声,重视他们的利益需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利的行为严厉打击,保障农民工的权利。

  再次,企业和用人单位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培养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农民工的自主意识得到增强,树立起我是企业的重要一员、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以促进其积极性的发挥。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多一些关爱,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为农民工在城市中营造精神绿洲,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使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解决他们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可以说是广大农民工的福音,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基础上,在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之中,农民工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