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一及参考答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06-09-22    

点击进入〉〉200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

 

1. 答案提示

  (1)从抗击非典看可持续发展;(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3)处理突发事件应两手抓、两不误;(4)战非典,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2. 答案提示

  (1)如果把这场“谈虎色变”的非典疫情看做一场黑色风暴,那么风暴过后这个黑色教员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绿色教益呢?

  没有生物的多样性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现状却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摆上了餐桌。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生物物种的大量捕猎和过度采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破坏越来越明显,为了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一些生物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基因改变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一部分不含毒性基因的生物带上了毒性基因,一部分含有少许毒性基因的生物带上了大量的或者是致命的毒性基因。世界上的多种疾病都是与动物密切相关的,例如,艾滋病可能来源于非洲人经常使用的长尾绿猴,猫抓病则来源于猫科动物,霍乱和出血热则是由老鼠引起的。而对这一个又一个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的例子,环保部门到底能为人类的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2)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威胁,因此,我们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保护,具体做法如下:

  建立“环境监察试点”。生态监察工作是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环境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手段,同时需要广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

  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发动全社会来共同保护好自己的家园,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

  政府应该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并且严格执法,落到实处。

  建立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营销”计划,特别是企业,要以消除或减少其生产经营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去展开市场营销。

3. 答案提示

  经受洗礼实现跨越

  历经3、4月遭遇战、5月攻坚战、6月大决战,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战,全国人民打赢了这场抗击非典的保卫战!

  这是人民的胜利。为了今天的胜利,白衣天使们救治患者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广大基层党政干部日夜排查疫情,关爱被隔离人员。据了解,非典疫情爆发期间,每一万个被隔离的人员中,约有160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说,正是及时果断采取了隔离措施,才会出现北京非典患者确诊人数迅速下降,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的良好局面。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形成了战胜非典的强大力量。

  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从3月份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旅行警告区到6月24日被“双解除”,短短百日,各族人民在经受严峻考验和生命洗礼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我们不仅战胜了非典,还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如北京,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北京市十分注意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公开政府的防治措施。人们看到了一个透明的政府、一个敢于负责任的政府、一个开放的善于与世界组织合作的政府。

  社会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不仅没有摧垮人们的意志、没有民心离散,反而在搏击困难的过程中,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民族精神进一步得到弘扬。过去我们面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时纵容或者怯弱,朋友同事间却为了一些琐碎的东西互相伤害,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无穷无尽的人际纠纷中,不会原谅,不懂宽容。直至非典给了我们一个急刹车,能够跳出来,反省一下。

  社会变得更加进步、更加文明。一系列防治措施,推进了各地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干部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推进了公民卫生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的建设。经过抗击非典战斗的洗礼,人民变得更坚强,党和政府变得更成熟,社会变得更进步。同时,非典给人类一大启示:人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即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没有对不文明行为油然而生的众怒,没有全社会的守望相助,我们或许很难战胜非典。非典,确实应该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抗击非典的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们还需要冷静,防控措施不能有丝毫放松。我们坚信,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未来社会的进步中得到补偿。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