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06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新变化分析一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06-06-13    

    近年来,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种难度主要表现为题量逐步增加、题型不断变化、综合难度明显加大。根据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实际,结合多年公务员考试辅导的经验,我们认为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有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将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数字推理

1.数字推理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0道题左右

2000年—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的题量为5道题,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对数字推理这一题型的考查,2005年又恢复了对该题型的考查,但题量增加为10道题,从试卷结构分析来看,2006年这一题型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0道题左右。

2.题型考查重点将由二级数列转向三级数列

2005年以前的公务员考试很少考查三级数列,但在2006年数字推理的考试中三级数列必将成为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33题

1,10,31,70,133,( )

A.136 B.186 C.226 D.256

3.将由以前重点研究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到现在重点研究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30题

0,1,1,2,4,7,13,( )

A.22 B.23 C.24 D.2530。

这是一个典型的和数列,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和数列,由两项求和变成了三项求和。

4.由以前顺序研究两个数字的关系,到跳跃研究数字之间的关系

例:2005年中央乙类考试第35题

1, 4, 3, 5, 2, 6, 4, 7, ( )。

A.1 B.2 C.3 D.4

这虽是一个和数列,但却超出了和数列“两项连续求和”或“三项连续求和”的特点,变成“跳跃求和”或“间隔求和”。

5.平方数列将出现新的变化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31题

1,4,16,49,121,( )

A.256 B.225 C.196 D.169

二、数学计算

1.数学计算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5道题左右

2000年—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计算的题量为10道题,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一题型的题量增加为15道题,从试卷结构分析来看,2006年这一题型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5道题左右。

2.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考查专项知识

命题人会根据所要考查的专项知识的情况,专门以日常生活的情境来设计考题,从而增加理解难度,而最终加大考题难度。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47题

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嫌扶梯走得太慢,于是在行驶的扶梯上,男孩每秒钟向上走2个梯级,女孩每2秒向上走3个梯级。结果男孩用40秒钟到达,女孩用50秒钟到达。则当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级有:

A.80级 B.100级 C.120级 D.140级

这本是一道很简单的行程问题,但命题人却把考查内容和我们经常看到的扶梯运动结合起来,从而将一个“路程相等”的问题演绎成了一道难题。

3.容斥原理重点考查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45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4.时钟问题将成为新考点

例: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46题

一个快钟每小时间比标准时间快1分钟,一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分钟。如将两个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10点整时,慢钟恰好显示9点,则此时的标准时间是:

A.9点15分 B.9点30分 C.9点35分 D.9点45分

5.极为复杂的讨论题将成为考试的最难点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计算的最后一题为一道复杂的讨论题,从命题态势来分析,这一题型将继续成为考试的最难点。

例1:2005年中央甲类考试第50题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发现与会代表中有10人是东欧人,有6人是亚太地区的,会说汉语的有6人。欧美地区的代表占了与会代表总数约 以上,而东欧代表占了欧美代表的 以上。由此可见,与会代表人数可能是:

A.22人 B.21人 C.19人 D.18人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