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备考必读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网校   2010-09-10    

  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考生感到希望降到了冰点,许多考生多次失败也把其归因为竞争太激烈。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如此,而是复习方法不科学。对于判断推理部分,大部分考生在考公务员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但难度并不高。这部分还有个特点就是题型多,考生容易陷入某个模块出不来,尤其是逻辑演绎部分,占用了很大的时间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能帮助考生合理安排时间,把有限时间效率最大化。

  对于很多考生,复习时间有限,可利用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分布分散,在复习安排上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且由于工作、家庭事务的繁忙,长时间的远离学习、充电,有的在职考生在学习效率、学习定力、学习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退化。 以下是对盲目中的考生以明确的时间和策略安排,希望能帮你把握机会!

  一、备考时间安排

  从9月1日至国考考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熟悉题型阶段, 2010年9月初一周

  第二阶段:系统学习,自2010年9月8日至2010年10月 8共计40天

  第三阶段:练习巩固阶段,自2010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大概20天。

  第四阶段:短板加强阶段,自2010年11月5日至2010年11月20日共计16天

  第五阶段:冲刺阶段,自2010年11月21日至2010年11月28日考试

  一)熟悉题型:对于新参加公务员的考生,应该首先做一套判断的真题,这是个熟悉题型的过程,了解每种题型的分数分布,快速准确。可能即使找出了一个选项,心里也拿不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是因为判断推理的大部分题目都以一定的逻辑学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与日常生活思维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考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做起题来就显得非常不确定。这也调动了考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系统学习。这部分每个题型都是新知识,不是平均分布的,也不是按照分数分布的。 建议考生按模块进行复习,分为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四个部分,考生往往把时间花在逻辑判断和图形上, 类比和定义较少,所以要注意时间的均衡。

  三)练习巩固阶段:时间上是根据自己备考时间来的,当然是越久越有成果,但也是弹性的。前两个阶段结束以后,基本上行测的各个模块也该完结了。建议考生安排交叉学习法,每周一个轮回,比如周一数量,周二言语,周三逻辑,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切忌把时间都放在某个模块,逻辑部分题目趣味性较强,但注意时间分配,它占的比重和定义判断是一样的,如果有模糊的知识模块可以根据记录重新听课件,查漏补缺。这个过程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也是最主体时段,也许好多在职的考生没有时间,甚至连课件都没听完,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分夺秒,认真复习,可以创造一种机制来督促自己,每天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校正运行的偏差。

  这部分提升空间很大的,判断推理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一般考生不具备相关的基础理论,只要把一些基础理论搞懂了,并且养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这部分题目就会将变得非常清晰、简单。

  四)短板加强阶段:考前一个月左右,相信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要有个侧重点了,练习的时候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短板上,不要由着自己兴趣来,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正确率,还要提高做题速度,这是检验技巧掌握,这时候再做题注意时间,综合判断部分,差距较大,逻辑和定义平均53秒,类比和图形是不要超过30秒的,尤其是图形,不行记得舍得原则。

  一般学生这个阶段落到演绎推理方面,在做题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归结。

  五)冲刺阶段:考前一周应该有整套试卷的练习了,两套即可。其他时间看看考试信息,看看自己以前做错的真题,调整好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二、考生备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下面是按模块给考生指出的在备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及策略,希望

  (一)图形推理误区:忽视真题命题惯性,思路过分求难求怪

  尽管命题人每年都在图形推理部分力求创新,但一般集中在形式方面的创新,而考点本质变化并不大。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视真题的价值,通过分析历年经典真题,掌握核心知识点和命题惯性,而并非一味求难求怪。

  例:

  解析:此题的考点正是近两年图形题目的一大热门考点:图形的曲直性问题。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图形的对称性。从第三个与第四个图中间分开,前三个图形的对称性分别为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左右均对称;后三个图形的对称性分别为上下左右对称、左右对称,因此应当选出一个具有上下对称的图形,即D选项的图形。

  这个题目陷阱颇多,就算考生想到了对称,也没从总体上考虑对称,就算考虑到了,答案中的C项注意不到,就看成了两个对称,其实只是左右对称,这个题目提醒我们考虑整体,尤其是出现了奇数的表格时。

  (二)类比推理误区:逻辑关系要能够代表内在关系

  造句子是类比推理题型的一个很有效的思维方式。但是,造句子一定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一定要造简单句,如果句子造得过于复杂,那么关系不相似的两个词也有可能说得通。二是造句子一定要突出逻辑关系。我们在类比推理中给学员总结了六种常见的二元关系,在造句子时只有凸显出这些逻辑关系,才能有效地解题。

  例:身份证∶身份

  A执业证∶资格  B结婚证∶配偶

  C房产证∶房屋  D毕业证∶学位

  解析:身份证证明身份,而身份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看不到也摸不到的。造句子时要注意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结婚证证明配偶,就不符合,房产证证明房屋也不合适,应该说房产证证明房屋的所有权。毕业证和学位证不是一回事,最好排除了。所以选A/

  (三)逻辑判断误区: 依据常识进行推理

  在逻辑判断特别是形式逻辑的部分,着重的是执因导果,就事论事,不应过多考虑结论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考生形成先翻译后推理的思维模式,即读题只读结构不考虑意思。熟练应用“三个等价”和“七个翻译”,才能快速有效地解题。

  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 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 点?

  A。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答案.C.[解析] 题干的结论是“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A选项对题干观点有支持作用;B选项驳斥了题干的论据;C选项与题干结论因果倒置,反驳了题 干的结论;D选项是无关选项。削弱结论力度要大于削弱论据,所以选择C选项。

  一定要找到我们反驳的对象才能找到答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常识去做题。

  (四)定义判断误区:读完题目和选项

  定义判断的题目难度不大,但题目和题干都 在加长,如果我们逐字去读,那么时间上肯定不够,所以抓住关键词很重要,如主体客体,和关系和或关系,同时,不要受自己已有知识的影响,严格按照定义进行排除。

  例:环境影响评价指拟定开发计划或建设项目时,事前对该计划或项目将给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环境系统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的结果又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历史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与评价,以及据此制定出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为是:

  A.某市在建设机场前,预测飞机噪声并提出机场周围土地利用控制性建议

  B.某市建高架桥后,附近几栋楼的居民反映该桥严重影响了采光,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以决定如何处理

  C.某市在建设污水处理厂之前,请专家根据城市规模对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进行调查、预测与评价

  D.某市在治理一条古老的河道前,请专家考证该河道的历史,以开发旅游资源

  答案】A。解析:A选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某市在建设机场前,事前对可能出现的噪音污染进行预测,并且据此制定出防止噪音污染的对策与建议。B选项前提是某市建高架桥之后,而不是事前进行调查评估,另外,也没有提到制定的对策与防治措施。C选项是在建污水处理厂前,“对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进行调查、预测与评价,而不是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进行评价,因此不选。D选项是“请专家考证河道的历史”,与“环境无关”,也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以上是根据逻辑特点,制定的计划,考生当然也有自己的习惯和安排,希望能帮你更有效的安排,不会走太多弯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用心一切就都有了可能。最后祝愿各位考生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成功与精彩!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