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浅析货币政策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1-07-25    

  行测辅导:浅析货币政策

  专家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历年的省考中经济部分一直是个热点,其中一个常考点就是关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等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从而达到特定目标,比如抑制通过膨胀、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利息率降低,较容易取得信贷。因此,当总需求低于经济的生产能力时,适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比较合适。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流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中央银行管理特定信用的流向与流量,其所使用的工具有:保证金比率政策、消费者信用管制及不动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银行放款或接受存款的数量以及存款利率进行控制。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实质是货币币值的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可以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平衡国际收支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

  【例题】(424联考-行测-2011-10)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发行央行票据

  C.买进政府债券                   D.提高再贴现率

  【答案】C

  【解析】紧缩性货币政策是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总需求。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减少,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供应资金的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收缩其信贷规模以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央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增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选C。

  【例题】(河北-行测-2007-74)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要保持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政府应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

  A.均衡的货币政策                        B.紧的货币政策

  C.松的货币政策                          D.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B

  【解析】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会引起普遍物价水平上涨,货币贬值。因此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要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正确答案是B。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