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项突破010:政治常识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06-08-11 大 中 小
政治常识
知识点睛与解题技巧
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学习,也参加过这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面的考试,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要求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下面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作简要论述,以期能帮助广大考生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
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8)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四、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6)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六、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七、“三个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八、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九、国家职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有:第一,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第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四,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五,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有: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十、国际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再次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动更加强化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十一、国际竞争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迅速地发展,一场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之战已经展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解题技巧:
1. 淘汰法。对于单选题,利用淘汰法以节省时间。
2. 去同存异法。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其他选择项与之比较。
3. 印象认定法。选择最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答案。
4. 比较法。把四个选项进行纵横向比较。
5. 大胆猜测法。
△ 注意平时多阅览报刊、多看电视,了解相关常识并善于寻找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多掌握信息、多观察生活、多注意思考。
考点直击
1. 哲学基本知识。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 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
4. “三个代表”。
5. 时事。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 康德B. 黑格尔C. 谢林D. 尼采
【解析】 答案为D。
相关链接:
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康德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过程的三分法,用“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的体系。黑格尔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谢林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尼采则是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
例2. 2004年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A. 29 B. 30 C. 31 D. 32
【解析】 答案为D。
例3. 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是()。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解析】 答案为C。
相关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它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选举、决定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即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它的常设机关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组成。中国立法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国务院及其部门立法、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例4. 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 西班牙 B. 比利时 C. 卢森堡公国 D. 英国
【解析】 答案为D。
相关链接:
欧元区总共包括12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NextPage###
实战演习
1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B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C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D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的发展B 人心向背
C 政权的性质D 党的执政能力
32003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
A《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报告
B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C 《关于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国访问的规定》
D 《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A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B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 B 经济基础
C 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6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单一制 D 三权分立制
7.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B.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8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从实践到认识B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C 从感觉到知觉D 从具体到抽象
92010年的主要目标是()。
A建成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B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0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1 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军队 B 政党 C 政权 D 思想
12 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
A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C 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 D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水果与苹果、梨子、香蕉之间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D 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14 党的干部路线要以()为原则。
A任人唯贤 B 五湖四海
C 德才兼备 D 群众公认
15 国家的实质是()。
A阶级调和的机关 B 为全民服务的机关
C 正义、公正的社会组织 D 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6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由()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 江泽民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7 在我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A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B 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 走共同富裕之路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18 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
A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 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C 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D 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19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 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是()。
A. 道德建设 B. 理想教育
C. 发展教育事业 D.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21. 关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B. 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
C. 俄罗斯不再是世界政治舞台中重要的一极
D. 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2.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 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 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D.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23.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24.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A.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D.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5.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D. 坚持执政为民
2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27.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
A. 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
B.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 兴起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新高潮
D. 兴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高潮
2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成果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2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A.在新的时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30.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村志,是必须()。
A.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C.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D.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2. 2003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
A.《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B.《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C.《关于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国访问的决定》
D.《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
33. 2004年2月,“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A.东北亚无核化B.亚洲无核化
C.朝鲜半岛无核化D.朝鲜无核化
34. 2004年9月15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5.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
A.吴文俊、袁隆平B.王选、黄昆C.刘东生、王永志D.金怡濂、徐匡迪
36. 胡锦涛于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极为关键的问题或无产阶级革命上极其复杂的新课题是()。
A.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B.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
C.团结全民族绝大多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D.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适合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