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国考申论解析:创新之变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2-11-26    

  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已于昨日降下帷幕。此次考试中申论科目的命题变化之大、选题之意外、对考生的冲击力之强,相信参考的同学已切身感受。在中公教育专家看来,此次命题特点如何?可以用古人看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的八字观感来概括:龙跃天门,虎卧凤阁。龙跃天门,即命题的主题选择、材料组织和题型设计是充满变化的,夭矫若龙,姿态像飞跃天门一样潇洒、难以捉摸;虎卧凤阁,即命题的思想导向、材料的核心内涵、评分的基本规则仍然保持不变,就像猛虎安卧凤阁中央一样平静沉稳。

  不热之热——国考申论命题选材的滞后性与自复性

  申论考前,人们最关心的是“会考什么热点”;申论考后,各界议论最多的又是“考了什么热点”。2013年国考副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申论试卷均以“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具体切入角度则各不相同,省级以上侧重“文化遗产继承与弘扬”,市级以下侧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从选题方向来看,文化事业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安全保护都是长期性、经常性、普遍性热点,但热度不高,因为热点的关注度是同它出现的时机相关的,时效性更强的话题才有更高的关注度,也才可以说是热门的热点。

  从选题时限来看,文化建设是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的热点,今年的考试才全面考察这一话题,显然在时效上出现了很大的滞后性,这是命题者规避考点预测的一个策略。

  再从选题内容来看,建设文化强国、欲自立世界强国之林必先建成文化强国,是2012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申论试题已经涉及的话题,今年的两套试卷均与这一话题有关,国考竟然重复自己,是让人极其意外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在2010年3月广西自主命题的省考申论中作为主题,此次却成为国考副省级申论的主题;对外文化交流,则是刚刚过去的“9·15”多省统一时间申论考试主题,命题间隔不过两月,竟然又成为国考市地级申论的一个重要论题,证明国考不仅在自我重复,也不回避与省考重复,这是前所未有的。国考命题的独特性、原创性至此被彻底颠覆,需要重新认识。

  由此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国考已经打破了不考热点的定势,但其选择的热点仍然是偏冷门的话题。以往国考通常不考社会关注强烈、议论广泛的大众性热点话题,其总的选材取向是“避热就冷”,在众多时政、社会热点中选取相对冷门题材;历年国考申论考试的基本题材是新闻事件,但主流趋势是“反热点”、“反新闻”,不将最吸引眼球的事件作为材料,只将新闻事件作为背景,如党和国家召开某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到某地就某问题进行考察,透射出党和国家的某种政策取向,材料的主体是中外各种案例,并非热门新闻。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考查“经济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问题,2010年考查“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2011年省、市两卷分别考查“黄河治理开发与弘扬黄河精神”、“农村教育文化”问题,这些均属于宏观层面、战略性质的国家大政方针问题,虽然是公共话题却不具有大众性,不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那种新闻。

  唯一的例外出现在2012年。去年国考申论试题一反常态考查热门新闻事件,关注大众话题,副省级以上试卷“道德建设与文化强国”主题涉及地沟油、黑心食品、“最美妈妈”等社会热点,市地以下试卷“公共安全与防灾预警”主题涉及上海“11·15”特大火灾、公共交通、社区防灾救灾等大众热点,突破了以往国考命题不接地气、回避热点的定势,而呈现出直面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变化。但2012年的文化建设主题,与全国保增长、保稳定、创新社会管理、关注民生改善的主流关注并不吻合,仍然是偏冷门的,在准备热点进行复习时,需要注意这种非主流、非热门的长期、普遍性质的话题。

  第二,国考命题具有滞后性,其选择的题材滞后于它成为“热点”的时间。从近两年真题来看,道德问题、安全问题虽然较热,但选择的事件多数已经淡出公众视线,从信义兄弟的舍生送款到上海的公寓火灾,均有1年左右的滞后期;从2013年的真题来看,所选问题和事件几乎没有时效性,如传统工艺的后继乏人、名人故居与民俗风情的保护和再现、“文化下乡”的举措、基层文化资源的匮乏、外来文化的侵袭,作为现象或措施,可以出现于任何时代、当代的任何时期,是经常性的、每时每刻都存在和发生的,并不算是新、异、广泛关注、吸引眼球的热点,因此,复习申论热点,重点还是要看带有方向性的理论和政策热点,而不是盯住具体事件。

  第三,国考选题具有自我重复性,存在与往年真题、省考试题重合、撞车的可能。以文化建设为大主题,以“非遗”保护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具体切入点,国考真题已经颠覆了我们对国考申论命题的认识,它已经没有那么纯、那么专、那么独特,不再是领先于人、独一无二和独树一帜的,相应地,继续参加国考的考生就要做好遇到重复式选题的准备。诸如江河湖泊的保护与开发、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曾经在国考和省考中作为重点、热点的重大题材,仍然有再次出现于国考申论之中的可能,精做历年真题,仍然是高效备考的不二法门。

  作文之降与小题之升——蕴藏在国考题型中的申论评分增减之势

  看本次国考两套试卷的压轴戏——试题即作答要求,我们也能感到非常直观和明显的变化。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小题在国考中已经不存在了,5道题全部顺序平行排列,都是大题,题号已经统一改为汉字,不再像以前那样第一大题设2道阿拉伯数字序号的小题;另一个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是分值,概括阐释题近几年首次提升到了15分以上,应用文题型首次出现了一卷两题,作文题首次降到了35分,这样的升和降,是前所未有的,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客观性题型的比重上升了,主观性题型即文章写作的份量下降了,对通过客观性评分标准能够把握的概括、分析、归纳、演绎、综合能力的考察,已经超过了对于文字表达和文章写作能力的考察,前者更容易有客观标准来评测、衡量,后者就不容易量化评估,这透射出国考命题、阅卷更加追求能力测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通过逐一梳理省、市两套试卷的10个问题,中公教育将其归纳为6类题型:

  第一类:话语理解与阐释题型,副省级以上第一题,15分,特点是比以往的同类题型分值高出一半。

  第二类:启示归纳题型,副省级以上第二题、市地级以下第一题,与以往相比,省级变归纳分析为单纯的概括,分值降低一半;市级变无为有,首次出现启示归纳题型,要求原则与做法相结合,做到条理清楚,分值20分,所占份量甚为吃重。

  第三类:问题概括题型,市地级以下第二题,分值15分,同往年真题相比,主要变化是分值提升50%,重要性增强。

  第四类:对策归纳题型,市地级以下第三题,分值10分,同往年相比,字数要求不变(300字),分值降低50%,表明此题的难度要低于问题概括,因问题更为分散和隐蔽,而法国的保护措施则较为集中和显见,主要是根据材料的显隐、题目的难易程度来设置分值的。以后未必会每次出对策题都这样设置低分值,较难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综合型对策拟制题,仍然可能设置为20分。

  第五类:应用文拟写题型,副省级以上第三题旅游讲解稿、第四题宣传短文,市地级以下第四题培训讲座内容要点,分别涉及导游解说(口语体)、网站短文、讲座要点三种文体,且应用文题型在省级试卷中出现了两次,一卷两道应用文题,不仅为历年真题所未有,而且打破了“国考市地级下重执行所以重应用文考察”的习惯认识,副省级以上对应用文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六类:文章写作题型,省、市第五题,其主要特点,省级以上命题仍然沿用“就专家、学者、名人富有哲理内涵的话语引发思考”的立意提示形式,市地以下命题首次采用填空式半命题作文,即给出标题的首尾部分,要求考生自行填充主干部分,构成对文章主题的完整概括。综合起来看,省级命题形式保持了原有的难度,市地级作文比以往命题难度提高,标题拟得准不准,成了市级作文必须打好的第一仗。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