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面试热点:屠呦呦被“消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6-01-20 大 中 小
【热点概述】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颁奖台上的一篇“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稿,很快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又有两篇署名为“屠呦呦演讲词”的文章在流传,文章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叙述了许多人生哲理,虽然看着颇有些“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效果,可惜却被证明是伪作。屠呦呦“被致辞”了。
【题目预测】
自屠呦呦老人确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就变成了一位耀眼的明星:她当年赠给她人的书被高价拍卖,她的故居变成了旅游胜地,连一些专业的中医读物,也被冠上“屠呦呦”“诺贝尔”的标签卖到脱销了。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连日来,屠呦呦老人已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这本是意料中的事,她配得上所有的荣耀与致敬,对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致以最高的礼遇也无可厚非。但是社会上如此的“热情”,难免会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对文化名人的过度消费,很容易致使其本人失去原有的创作与创造激情。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在或诺贝尔奖后再无新作,去年其接受采访时也曾说:“如果没有诺奖插了一杠子,新作早就出来了”。获奖本是好事,但如不能冷静对待就会变好为坏;另一方面,对名人文化效应的榨取,也在过度娱乐和浅薄无聊中消解了科学精神的严肃与宏大,稀释了本该珍视的科学态度。屠呦呦获奖,更应该传递的是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细心钻研、淡泊名利,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
因此,理性面对,首先要做到不打扰。屠呦呦老人在获奖之后,告诫在老家的亲戚不要宣传,这种清醒令人肃然起敬。她已85岁高龄,她希望不要宣传,那我们也应该尊重她的建议,起码不那么狂轰乱炸;其次要做到不造神。据报道,屠呦呦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是在高三时急起直追,顺利考入北大。这说明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才。因此,更该还原真实的屠呦呦,而不是把她塑造成天纵英才式的人物。最后要做到舆论的正确引导。与其她国家相比,我们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并不算多,仅仅是实现零的突破。比起过度消费名人,我们更应该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学机制,以激励更多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