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备考“四个务必”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网校 王铁红  2010-08-03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虽然还未公布,但是考生却早已开始进行备考。有的考生心态平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有的考生比较放任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准备;还有的考生充满了迷惑与恐慌,甚至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学。特别是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的复习,很多考生都皱起了眉头,这不仅因为数学题目难,更因为数学的复习很枯燥,但是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这部分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考生从决定参加考试的那天起,就应及时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督促自己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计划。近年来数量关系试题难度越来越大,考生极易失分,针对这部分内容如何充分而有效的进行备考,考试务必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务必仔细研读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历来是考试指南针,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看是否有新要求、新题型,便于把考前有限的时间用到“刀刃”上。

   从历年考试大纲中分析可知数学运算的本质是考察数学思维能力,而数量关系测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注重考查考生的解题技巧。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注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掌握。

   二、务必有选择地购买参考书

   参考书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就是说书中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解题方法。选好参考书之后,将参考书整体翻阅一遍,以理解为主,了解大概。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熟悉考试题型,并积极推测新题型;特别是最近两年试题形式,往往会成为当下考试的延续或者起到借鉴作用,应特别予以重视。

   2、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公式;如幂次数、整除特性、面积和体积公式等,如果没有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公式,很多题目将无从下手。

   3、数量关系题中常见的典型的解题思想必须掌握,如构造法、极端法、枚举法、归纳法、逆向法、图示法、设“1”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把破解难题、节省答题时间的宝剑,需要考生在实战中细细领悟。

   4、常用的数量关系技巧必须掌握,如“代入排除法”、“十字交叉法”、“数字特征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您可以避免复杂计算和公式,有时直接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务必有针对性的报辅导班

   辅导班中的老师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沉浸在这个领域里面,知道考试中会从哪个角度出题,哪些东西是重点。所以说报辅导班可以给你指明学习的方向,避免自己走弯路。

   报辅导班之后,考生听课占了一部分时间,因此听课的效率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看参考书时不懂的地方做的记号,就是听课的重点;对参考书书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提高听课的科学性。

   首先应做好听课前的准备,打印好讲义,准备好笔记本和草稿纸等;保证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听课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须要全身心地投入课程的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四、务必系统化的模拟实战

   在看书和听课之后,如何衡量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衡量的标准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所以备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考场上的优胜者。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个特点,我们倡导一种被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备考方法::“模拟实战”,重点突破。要模拟真实考场,按照一定的技巧方法,定时作答定量的真题。

   首先,模拟实战一定要选择真题,定时定量进行,答题过程中间不能停顿。这样通过一定强度的集中训练,可以有效地适应考试强度的要求。

   其次,模拟实战要讲究解题方法,而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去解题。数量关系解题的技巧性很强,“瞎蒙乱猜”对于提高成绩不会有什么帮助,所以,要不断强化技巧、总结规律,有效提高解题的效率。

   第三,模拟实战不是把题目做完一遍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突破。对于那些自己做错的题和难题,要做详细的试题分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总之,数量关系的复习,既不能只盲目依靠题海战术,也不能仅凭自己十几年来积累的自认为深厚的数学功底,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短期的培训课堂上。考生必须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做题潜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练习这才是克题制胜的关键。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