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快速突破技巧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1-03-15 大 中 小
3月8日,广东省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的发布拉开了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帷幕。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时间是3月27日。共公告发布到笔试时间,中间仅有不到20天的备考时间,对于考生来讲,可能显得比较仓促。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高效利用这短短十几天的备考时间呢?又该如何备考才能做到快速突破以实现最后冲刺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从三个方面具体来为广大考生做指导,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弱项有专攻
1.发现薄弱环节
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再对公务员考试进行系统复习非明智之举。无论前期复习阶段准备是否充分,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本阶段将重心转移到实战技巧方面,通过多做试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该环节进行突击。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题型题量和去年保持了一致。
以行测为例,广东省考行测包括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大家都知道行测的显着特点也是难点,即题型多、题量大,其考查的内容涉及较多知识点,任谁都很难全部掌握。可以说绝大多数应考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知识的薄弱环节,对应到考试直接导致某部分正确率低下,从而成为分数增加的瓶颈。由于知识结构、性格、成长经历、个人兴趣等差异,每个人的瓶颈分数的点也有所不同。
试题一定要做,切不可眼高手低,认为太过简单而疏于动手,也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题目难,给自己做题设置太多的心理障碍。
2.作针对性复习
通过做题发现了自己的薄弱部分后,考生应该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呢?
首先对答错题目的原因进行总结,最好能分门别类,以明确自己真正的出错点在哪,是思路出错还是知识疏漏亦或是马虎出错,然后再仔细对照解析进行改正,具体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将同类题型研究透彻,牢固掌握其解题精髓,做到举一反三,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仍无从下手的题目,可以采用“温故”的方式,回顾自己在开始复习时的参考的资料,仔细去体会书中介绍的方法,相信再看会有新的心得体会。
如果是涉及基础知识方面,那么多注意一下相应题型在考试中的答题技巧,来尽量减少这些“硬伤”所带来的失分。关于这方面,下文再另作介绍。
二、技巧可广纳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考生各个部分都表现平平,以致整体来看,各部分得分比较平均,这种情况,考生应当注意对各部分的技巧进行总结。此处的技巧并非具体的答题方法,而仍是通过做题归结出的一种经验类技巧。
例如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阅读理解,无论具体到何种方法,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帮助考生提高快速寻找题干重点的能力,避免被题目中的干扰信息所影响,从而节省答题时间。那么题干重点一般在哪里?考生可以在做题的时候稍加留心;
数学运算中的估算能力也是能快速提高答题效率的一种办法,而这又是考生本身实际具有的能力,又如资料分析,一些考生认为很难,其实许多题目根据所给资料稍加分析便不难选出答案,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观察仔细。总之,考生在这段时间通过做题多总结各部分题目的答题技巧。
以数字推理为例,结合常见的数字推理规律,总结出几条解决数字推理问题的优先法则,供考生参考。
1.数列项数很多,优先考虑组合数列。
2.数列出现特征数字,优先从特征数字入手。
3.数字增幅越来越大,优先从乘积、多次方角考虑
4.数列递增或递减,但幅度缓和,优先考虑相邻两项之差。
5.数列各项之间倍数关系明显,考虑作商或积数列及其变式。
6.分析题干数字的同时要结合选项中的数字,进一步判断数列规律。
三、答题技巧
下面是关于在考场中的临场的一些答题技巧,但切不可盲目崇尚这类“技巧”,它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好的发挥还是建立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
1.答题顺序。一般建议先易后难,也就是先做自己掌握比较好的部分。关于到底是现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或是按照题目顺序,其实都只是答题习惯的问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果习惯了某种答题方式,也没有必要非得强行改正。
2.分配好时间,不要在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纠结太久。由于过于自信,有的考生在自己擅长的题目上可能花费太多时间而不自知,导致其他部分的答题时间的严重缩短,从而影响了整体答题效果及考生情绪。当然对于自己的弱项,也不可草率应对,要具体考虑本次考试的题型难度再做考量。应考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每一个题目。
3.重视直觉和第一反应。觉得几个选项都正确的基础上,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采纳先入为主的方案。
4.保持卷面整洁,尤其申论部分。
技巧是招式,对公务员考试知识的掌握则是内功修为,武功招式可以立竿见影,但内功修为却是成为武林高手的关键所在。所以考生要做的是“内外兼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笑傲考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