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成就业首选非国家之幸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6-11-28    

  据多家媒体报道,昨天上午,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考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根据人事部统计,此次参加考试人数达53万多人,报考与录取的比例达到了42比1,又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公务员热”的解读是“学生就业压力过大”、就业形势严峻等。但从理论上说,“就业难”与“公务员热”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历史上,西方国家几次失业浪潮也并未伴随着“公务员热”的兴起。实际上,公务员成为社会就业的热点,反映的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地位上升和市场吸引力下降之间的巨大反差:

  目前,我国公务员系统作为国家核心管理阶层,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较高。这是和政府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分不开的,也是政府难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的主因。同时,社会各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政策皆出自这个掌握着国家的政策的群体之手,行政策之方便而制定高水平的公务员的收入和福利也是正常的。据调查,中国目前的公务消费、行政开支等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三到六倍,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各行业的应届毕业生工资起薪点已经降到不能再降,惟有公务员工资却在一直不断地向上调整。今年3月全国人大开会时,许多代表提出的政府机关所享有的公车、公款吃喝、外出考察等三项公务消费的总合就达9000亿元左右。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大部分普通公务员收入只达到社会中等水平,有些基层公务员连工资的正常发放都有困难。但从总体上看,公务员职业稳定性大,整体工资水平居于社会中等偏上。而且,公务员待遇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明补”及“暗补”,其退休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等福利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中国,这个群体事实上已经提前实现了社会主义。

  同时,公务员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与待遇不相称。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是其它任何行业所不能比拟的。自1996年实施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以来,据人事部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共有1.9374万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年均不到2500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仅约0.05%。在北京市,一直到2005年,10万公务员仅辞退300多人。

  与政府权力独大、政府官员地位高企相比,由于我国市场体制的不健全,私营公司、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诸如税收负担沉重、市场管理混乱、融资困难等都是这些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瓶颈,至于作为人们自主创业载体的个体户职业更是比几年前减少了几百万户。工商企业的成长力不足,直接导致这个最有可能扩展就业的领域持续萎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增长模式造成了中国经济迟迟得不到升级,也使得白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更加艰难,甚至比不上熟练工人等蓝领职位吃香——很显然,低水平的经济不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同时,各种中小企业除了普遍待遇差、风险大、压力大之外,包括劳动权益、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平等就业之类在很多职业却得不到制度性保障。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本来应该将自己的职能限制在最小,而更多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保障。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其他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行业存在巨大隐患的情况下,政府本身反而成了最受追捧的行业。

  从性格特质来说,官场经历虽令人练达世故,成熟稳重,但容易扼杀个性、使人锐气消磨,创造力减退。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求稳性格,这本应是原本契合这种性格特质的人选择的工作。但作为这个社会上最具有活力的、最大多数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就显然十分可惜。据调查,70%的大学毕业生把做公务员当成就业首选,其影响正如梁启超所言:“试问国中大多数青年,其性质实宜于为官吏者果有几许?其所学与官吏事业绝无关系者亦且泰半。今悉投诸官吏之大制造厂中,而作其机器之一轮一齿,其自暴殄毋乃太甚乎?夫人之才性,发育甚难,而消退甚易。虽有善讴之伶,经年不度曲则失其声;虽有善射之夫,经年不弯弓则失其技。”一个国家的青年精英争先恐后地投身于这平淡而安全的工作,不但对青年自身来说是个性的损失,机会的浪费,同时也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实非国家之福。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