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申论(地市级)考前预测试题参考答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11-19 大 中 小
(一)请简要概述“给定资料1~2”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10分)
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未达到“零门槛”顾客盈门的效果。原因有:一是在习惯上,我国民众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习惯没有建立,未把文化作为改进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素养的必需品。二是在宣传上,公共文化设施自身宣传不够,使其地处“隐蔽”,鲜为人知。三是在管理上,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开放并提供阅读便利。四是在投入上,经费不足导致图书更新慢,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二)假如你是B市市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3”,拟写一份《关于B市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的内容要点,供上级相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概述准确,内容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B市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
据调查,B市许多学校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不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而且依据学生特点,定期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校园读书交流展示活动,为小学生阅读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B市小学生的阅读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情况,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学生虽然对阅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缺乏课外阅读意志品质,自觉持久阅读的学生为数不多,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二是适合孩子的书籍有限,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家庭没有阅读习惯,很多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另一方面是学校招标采购,购书渠道较窄,同时,市场上图书鱼龙混杂,真正适合青少年的图书比较有限。
因此,为了更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拓宽学校购书渠道,让学生和老师有选择权,学校之间的图书一定要有某种比例的差异性,增加学校间图书馆馆际互借等服务,以提升图书的利用率和流通率。此外,呼吁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
(三)国外在中小学阅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4”,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分析到位,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国外经验给我国中小学阅读方面的启示是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学校要培训家长正确引导孩子阅读,为孩子选择趣味性、知识性强的书籍刊物,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第二、增加阅读相关的教学安排。增加课堂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通过布置阅读作业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的课后阅读,并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三、充分利用校园阅读资源。学校充分使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校图书馆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阅读。第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合理增加图书馆的数量,完善书籍种类,定期举办阅读相关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有人认为,“专门就读书来立法显得多余”,依靠法律来量化阅读指标的做法“不靠谱”。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阅读立法非常必要。全民阅读立法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就是尊重、维护和扩大个人阅读权利“全民阅读”,而不是以法律干涉个人阅读行为,事实上也无法干预。阅读立法是以法律保障的方式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阅读立法不仅能够使全民阅读有了法律保障,有利于调动资源,保障公民阅读权利;同时是追随国际大势,更是出于对普通百姓终身教育、素质提升的一种保护。因此,“全民阅读”立法是必要的,应该支持。除了立法之外,我们还要从多方面去推动全民阅读,培养国人阅读习惯、更好地实现深度阅读,有效阅读。
(五)推动全民阅读,已经被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立法之外,如何让更多人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则更需思考。根据材料内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期待立法推动全民阅读“华而有实”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将阅读的重要性总结为“三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阅读力,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崇尚阅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更需要我们将读书的传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博采众长中日益充盈、更加丰饶。
然而,“国民阅读状况堪忧”再次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全民阅读立法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阅读立法”之所以产生争议,是不理解立法的用意所致。如果将其理解为国家“强制”老百姓阅读多少书,把阅读作为一项公民“义务”,显然有所偏颇;而如果立法是为了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为人们创造好的阅读环境,保障阅读权利,那么这一立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推动全民阅读,已经被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立法之外,如何让更多人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则更需思考。事实上,人们对公共阅读资源的需求,反映出的是人们对文化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公共文化现有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人们期盼的是人人都能享受均衡、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
大城市、市中心图书馆高端大气,小城镇难觅图书馆身影;农家书屋、留守儿童图书室难得开放,沦为摆设;社区图书室种类单一、更新慢……虽然我国公共阅读资源总量不断加大,但人均稀缺、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仍十分明显,全民阅读基础薄弱引人忧。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加大投入,满足城市、乡村的基本阅读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应当转变思路,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为现代的服务思维,主动积极地为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提供必要的、多元的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还应当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以行动带阅读,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民众阅读兴趣。
也必须注意,“阅读”绝不能简化为“读书”本身。立法推动全民阅读,政府层面更应该完成的是“硬件”的打造与提供;具体到读书的种类、书目的选取等,应该给予从青少年到成年人充分的自由度、开放的选择度。所以,针对立法推动全民阅读,要更多利用开拓阅读、发散阅读而非“规范阅读”甚至是强制阅读的方式,鼓励每一位公民的“阅读史”真正转身为“精神发育史”,为更好培养新一代的现代公民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创造和发展能力,那么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则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文明之峰攀登的高度。所以,我们期待着立法推动全民阅读,能更多以“华而有实”的方式推进:既能在公共投入层面,多年如一日不吝真金白银“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断投入,又能准确把握培育“为
阅读而阅读“国民习惯的边界,成就一代又一代人优秀、卓越的”阅读人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