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面试热点:考核干部民生优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7-07 大 中 小
「热点聚焦」
什么样的考评体系,决定了干部有什么样的工作取向和行为选择。今年,很多城市将进一步改进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不同工作重点和发展定位,分别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绩效等指标纳入重要考核内容,防止简单以GDP论英雄。这意味着,GDP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将降低,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由软要求变为硬指标。
在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民生”是被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根据会议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民生优先地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
「深度剖析」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把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转变发展观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但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改革需要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去引领和落实。不言而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从以GDP导向转向民生需求导向,已势在必行;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三观”开始。
第一,树立以民生为重点的科学发展观。传统的发展,是一种具有非全面性、非协调性的非理性的发展观: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把经济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衡量标准,把当前可以预期到的直接经济利益作为重点考虑,几乎完全忽略未来不可预期的社会后果。所以,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生产是与改善民生相对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经验的全面、整体、高度的概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总结。中共十七大报告这样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中国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政治上,人民至上;经济上,富民为本;文化上,大发展大繁荣;生态上,健康安全;社会上,和谐稳定。很显然,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第二,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民生的改善程度是衡量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指标。改善民生有利于在选拔干部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考察干部德的重要内容,把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作为考察干部才的重要标准,把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只有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才能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同时,民生的改善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制约人民幸福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所以科学的用人观需要从发展观、注重人民幸福、顾全社会建设大局等方面进行选拔任用。
第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善民生,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幸福安康。改善民生事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地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对与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始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才能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人民才能切实感受到民生的改善、生活的幸福;就最广大人民而言,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自觉地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并且有没有全力去做,不符合的是不是立即改正,能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因此,民生的改善正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指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