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公务员面试热点:向就业歧视宣战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7-11    

  「热点概述」

  上个月,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数十名女大学生,到陕西省体育场企业招聘会门口,举行了一场名为“穆桂英职场挂帅,向性别歧视宣战”的行为艺术活动,抗议企业设置的不公平求职门槛。呼吁“请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

  女生们的行为艺术并非无稽。曾有调查显示,我国中西部省区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到过性别歧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有些用人单位即使聘用了女生,也明目张胆地要求女员工签署“聘用期内不得生育”、“生育要打报告”之类的霸王条款。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因此,对于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必须站在落实决定的高度,通过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并推进人才管理、评价制度改革,给所有劳动者提供全面平等的就业环境。

  「预测题目」

  最近陕西省某体育场企业招聘门口上演了“穆桂英职场挂帅,向性别歧视宣战”的行为活动,请对就业歧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陕西省某体育场企业招聘门口上演了“穆桂英职场挂帅,向性别歧视宣战”的行为活动,这绝不是个例,类似行为活动越来越多。无论是穆桂英挂帅还是花木兰从军,都说明了一个社会现象:就业歧视愈发严重。当我们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反就业歧视法的出台时,有人想过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就业歧视吗?比起法律的缺失,民众普遍对于歧视的不正确认识,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谈起就业歧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男女歧视。应聘时多数公司强调只要男不要女,女性又是产假,又是婚假,有了孩子后,重心不由自主向家庭和孩子偏斜,这是很多用人单位的考量,也是大家对于就业歧视的基本认识。了解多的可能还会想到,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更是困难,这种对身体和疾病的歧视带来的结果远甚于男女歧视。好不容易通过了公司的笔试、面试,到了体检一环被打了回去,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

  这样的歧视,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歧视很多人都存有疑惑,无从判断这算不算歧视。举个例子,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会在招聘要求里写道:只招211院校毕业生。有人觉得这是学历上的歧视,有人觉得好公司对人才有更高要求无可厚非。

  美国反就业歧视的历史上,有一个经典案例,一家公司招聘要求具有高中学历,且通过一项智力测验,有人将这家公司告上了法院,最后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决时总结:“法案不仅禁止表面的歧视且禁止表面公正但实际存在的歧视。但是差别影响歧视的确认并不代表必然的责任,试金石就是职业需要。如果一个排除保护群体的雇佣行为与工作需要无关,那么此行为就是非法的。”

  只是要求高中文凭和笔试测验,这点在很多国人看似很正常的要求,被最高法院判决为歧视。理由很简单,你拒绝我就业的原因,只能是我没有胜任工作的能力或者有比我更具有这项能力的人,除此之外,基本都能算作歧视。如果你招的是华尔街操盘手,当然没有高中文凭以及没有通过智力测验的人不能胜任,但要是招个码头工人,凭什么要求高中学历和智力测验。这家公司犯的错是,歧视了所有不具有高中文凭的这一群体,并且应聘要求与职位所需能力无关。

  回到我国用人单位只招聘211毕业生的例子,这种招聘要求等于默认了211毕业生比所有非211毕业生能力强,歧视了所有非211的毕业生。这本质上与歧视女性,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无区别。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里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即便如此仍效果甚微,有的企业甚至在网络微博上依然直接声明只招聘985毕业生,而民众也坦然接受,没有异议。究其原因,法律没有出台是一方面,民众不理解歧视的真正含义也是一大问题。

  美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分类极细,对于歧视的划分,分为个人歧视和群体歧视。我国民众普遍遇到的都是群体歧视,即一个群体被排除在就业范围内,比如不招女性,不招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如此,民众也无较大反应,司法也无法保护这么多人的利益,更不要说以后个人遭遇歧视,能勇敢站出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了。

  反就业歧视法尽快出台,能帮助民众真正明白歧视的含义,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同样,民众对于歧视的更深理解和维权意识的增加,也能加快反就业歧视法出台。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