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考申论考前一个月“四位一体”复习法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1-10-28 大 中 小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场上十刻钟,场下十年功。”在申论考试中要成功把自己送入面试,不只是要付出十年寒窗苦功,而是要拿出毕生所学、全情投入才有可能。考试大纲发布到笔试之前的一个月,是申论备考的关键期也是决胜期,能否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成败在此一战。那么有没有一根救命的稻草,让申论功力一个月内突飞猛进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答案是有,但决不是“万能模板”、“押题范文”之类的“一根稻草”;而是紧贴实战的科学备考,一切以通过考试为转移,目标专一,精力集中,将学习与练习集为一体,精选材料,紧凑复习,轻兵直进、快速突破,打通自己的申论经脉,定能收到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功效!
达摩渡江之“苇”,简括来说,就是“四位一体、学练结合”的复习方法。针对考前一个月时间紧、日程密、学习内容集中紧凑的复习特点,按以下要领开展复习,会有较好的效果:
一是准确定位复习目标。考前一月的复习目标应有可行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强,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它的确定应以知己知彼--准确把握自己的基础水平和今年命题的试题难度为前提。不论什么水平的考生,一个月冲刺的复习目标都应该不虚不浮、脚踏实地,既能够实现,又便于逐步提升。大体说来,这一个月的复习目标只有一个:全方位提升应试能力。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的细化目标:一是提升从“阅读理解”到“文字表达”的申论测查五大能力,二是提高对申论阅卷标准的契合程度,三是培优补弱,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弥补弱势。中公教育专家建议不同水平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
二是学与练相结合,进行“看、听、做、改”四位一体的复习。一般考生在临考阶段的复习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做与学脱节,要么只学不练,记了一肚子理论和热点,却不懂得如何应用到做题上;要么埋头苦练,缺乏精确理论的指导盲目乱撞,申论得分始终徘徊在低位。京剧的表演,“唱、念、做、打”四门功夫缺一不可;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四项法门也须并用。申论的复习方法与之异曲同工--学与练应当紧密结合,“看、听、做、改”四种学习方法和提升途径四位一体,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复习。看就是看材料、看教材,听就是听课程、听讲座,做就是做真题、做模拟卷,改就是交出答卷去批改,让老师点拨阅卷标准,为自己指出明路,然后再想尽办法“全方位”去契合,改思路、改结构、改论证、改文字,优化答题思维。只有如此一体化、综合性的学习,将“看、听、做、改”四种学习方式贯穿于考前一个月复习的全过程,才可能快速突破,达到提成绩、过笔试的目的。
三是规划好复习时间,精选学习内容。明确了基本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分配好时间,把一切可能利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复习上,做到复习时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一个月无论怎么精打细算,只有4周的时间,那么以一周为一个单元,一周攻破一个题型,分练之后再进行合练,最后加大对整套试题的作答把握,是最为现实可行的选择。因为是抢关冲刺,学理论、打基础、固根本,并不是这一个月的主要任务;主要的任务应当是以作答技巧和题型突破为导向,从教材、材料、视频、课堂、讲座、试卷、批改等一切学习资源中梳理和提炼出一些实用技巧、方法诀窍,与做题结合起来,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牢牢记住并熟练运用,以积累作答技巧。这个阶段,一切学习内容都应以“实用”为标准进行取舍,做到少而精、精而顶用,对最后的加分确实有效。
四是明确复习重点,定好每一星期要攻克的题型。短期复习要有重点,每周可以确定一个主攻题型。申论试卷大致包括4道大题、5个具体问题,大体涵盖了概括、分析、对策、应用文写作和议论文写作5个题型。考前4周的四阶段复习,应该每周攻克一个题型才不会分散精力,那么5个题型有一个没有时间攻克怎么办?这就要明确坚守与放弃的题型。放弃并不是真的不做这个题型,而是确定自己在这一题型的作答上相对较有把握,可以集中精力去练习其他较弱的题型。例如,国考申论的概括题型变化较多,应用文写作也不易把握文体要求,而“提出工作措施建议”的对策题型相对客观,每一位考生都觉得自己归纳对策不会有问题,那么复习中就可相对省略对策题,去练好另外4种题型。按照每种题型在试题中出现的顺序,可从易到难、从分到合,每周练习一种题型,并学习相关的课程和材料。
四位一体、学习练习相结合的复习方式更有针对性,难易、主次更加分明,以这样的思路来统领复习,考生在申论考前备战中就没有突不破的堡垒,必将赢得考试中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