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申论之规律漫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3-10-09    

钱穆先生曾说过,“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这句话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座右铭,也是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金科玉律。申论考试也是同样适用,笔者就从过往的申论主题、题型、阅卷三个方便,揭示其内在规律,书写赢得申论这场战役的兵法。


可以预知的规律——主题规律

2000年以来,申论每年的命题选题都围绕着长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政策重点进行,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

  

年份

主题

领域

2000

城市规划

经济、生态

2001

药品安全监管

政治、社会

2002

网络监管

文化

2003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

2004

城市交通拥堵

经济

2005

三农问题

经济

2006

应对突发事件

政治、社会

2007

土地征用

经济、社会

2008

怒江水电开发

经济、生态

2009

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

经济

2010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经济、生态

2011

黄河精神

文化、生态

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危机

文化、社会

2012

道德失范

经济、社会

城市公共安全

社会

2013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


上述主题都是围绕当年或近两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历年申论考试主题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申论考试主题选题方面逐渐淡化政治领域材料,转向文化、社会、生态的怀抱。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平时关注时政时可以多积累一些上述领域的信息。虽然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但是关注、梳理当前我们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进行申论备考有着特殊的意义。


必须清楚的规律——题型规律

2000年以来,申论考试的测查要素由重解决问题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并重的考查。这就使得出题形式由单一、直接到丰富、隐晦的转变。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题型:

年份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2000

概括题

对策题

写作题

 

 

 

2001

概括题

对策题

写作题

 

 

 

2002

概括题

对策题

写作题

 

 

 

2003

对策题

公文式写作

 

 

 

 

2004

概括题

公文式写作

 

 

 

 

2005

分析题

概括题

写作题

 

 

 

2006

概括题

分析题

写作题

 

 

 

2007

概括题

分析题

概括题

对策题

 

 

分析题

公文式概括

2008

概括题

对策题

分析题

写作题

对策题

写作题

公文式写作

2009

概括题

分析题

分析题

写作题

 

 

分析题

对策题

2010

省部级

概括题

分析题

公文式写作

写作题

 

 

分析题

地市级

概括题

对策题

公文式写作

写作题

 

 

分析题

2011

省部级

分析题

对策题

公文式写作

写作题

 

 

概括题

地市级

概括题

公文式写作

对策题

写作题

 

 

分析题

2012

省部级

概括题

分析题

对策题

写作题

 

 

公文式写作

地市级

分析题

公文式写作

对策题

写作题

 

 

概括题

2013

省部级

分析题

对策题

公文式写作

公文式写作

写作题

 

地市级

对策题

概括题

对策题

公文式写作

写作题

 


从题型变化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是申论考试一以贯之的题型,而分析题和公文式写作题这两种题型的地位逐年凸显。尤其是分析题考查方式越来越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加大的审题的难度。这给我们的启示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还要明白出题人的考查意图。


需要积累的规律——答题规律


我们在做透真题的基础上,将各类题型进行一个归类,对所做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学会总结、归纳。总结这一类题目在审题、找信息点、落笔成文方便有哪些共性以及答题的注意点及提炼信息点的技巧。这就是掌握申论考试规律的过程,好的规律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就拿申论考试中的概括类题型来说,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做题,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能力,贯穿于各类题型中,也就是说每一种类型的题型都会涉及到概括的成分,甚至一些审题难度、分值比较大题目,如果考生能将题目审透,就会发现其本质就是一道概括类的题目。这一个规律在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凸显的比较明显。当然,概括类题型还有其他很多规律,譬如,对待事例型材料和理论性材料,如何快速有效地抓住信息点,这些都是考生在做题过程可以把握的规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备考时间内,建议各位考生有意识地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将规律内化为准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思维。除了总结非作文题的规律外,建议各位考生再总结至少三个写作的模板。这里所说的模板主要是指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标题的设计、中心论点的引出、分析问题的角度及语言表达、分论点的表述,尤其是分论点的表述,比如可以背诵一些规范的表述,像“夯实基础,把握……、创新思路,深化……、加强监管,确保……”;“要以……为先、要以……为重、要以……为本、要以……为要、要以……为上”;“关注……,正视……,加强……”这些表述都可以从思想、路线、法律、制度、机制、技术、资金、组织等角度进行补充扩展。申论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对申论考试,就需要对体系、语言、思维、方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申论教材、教辅书的学习是掌握规律比较简单易行的途径,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建议各位考生还是要在做透真题的基础,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为上上策。

主题规律、题型规律、答题规律,这三大规律局限在这寥寥千字中,若要真正参透这三大规律,还需规律指导实践,实践证明规律。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