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申论热点:绿色金融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05-03 大 中 小
【标准表述】
[意义分析]
一、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全球的共同责任
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环境与气候问题的巨大外部性,地球村上的全体公民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保持清新空气、洁净水源、优美环境和制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势头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受其恩泽,也都有责任为之贡献智慧和力量。一个国家和企业在推动绿色投资方面的努力,不但能改善本国、本地的环境,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绿色产业,是国际社会、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该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是推动各类机构和人士履行绿色发展责任的有效方式。为了推动全球绿色投资,有必要加强各国之间和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分享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政府在激励绿色投资方面的政策选项。
二、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绿色化的关键之一
发展绿色经济,要求将包括资金、技术、人力、土地在内的各类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绿色产业,同时减少这些资源向污染性产业的投资。这些资源在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的关键在于资金的重新配置。只要更多的资金投向绿色产业,技术、人力、土地等资源就会随之投向绿色产业。因此,构建一个能够引导和激励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体系,就成为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的关键内容之一。
[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第一,未来绿色投资资金需求巨大。
一是绿色发展对资金需求巨大。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扣除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及企业自筹资金后,需依靠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来筹措的资金缺口每年在大概2万亿左右。
二是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巨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环保政策的发布实施,治理污染的投资规模巨大。
三是气候融资资金缺口大。2014年11月中美共同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对我国而言,要如期达成上述承诺目标,存在巨大的气候融资需求,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参与。
四是实现绿色“城镇化”也面临较大的融资需求。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第二,碳市场发展日益紧迫。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日益迫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基本设定,碳市场的发展也更为紧迫。中公教育专家认为:
首先,建立碳市场是实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包括自愿减排交易,还包括强制减排交易。
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可带来两方面好处:一方面,由于企业多余的碳排放权可以在碳市场转让,企业节能减排就不仅限于道义约束和社会责任,而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行为。企业减排越多,可交易的排放权也就越大,因而更有积极性进行节能减排,也更有积极性开发节能技术与环保技术。另一方面,对于超额排放的企业,需要在碳市场购买减排权,从而增加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损失,从而对企业污染行为形成约束。
综合来看,碳市场可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促使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碳市场不仅有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全社会走低碳化道路,实现低碳交通、低碳住宅和低碳生活方式。
其次,建立碳市场也是我国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和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需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减排压力。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排放量在全球份额中不断上升,在一些国家的鼓动下,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多,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承受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减排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家整体层面,还来自于行业和企业的贸易层面。
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拥有丰富的碳资源,理应是全球碳市场的主体之一。但碳市场建设的滞后使我国丧失了在全球碳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导权,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及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对策措施]
从政府层面看,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提供配套支持,营造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加强立法,强化制度硬约束;进一步明确各行业节能环保和准入标准,加强全社会信息共享;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的支持与激励等等。
从监管层面看,关键是要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鼓励差异化发展。比如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统计标准、认证规则、资金来源、存贷比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在不良贷款容忍度、呆坏账核销政策上,对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给予更大支持。
从舆论层面看,要积极加大正面宣传,为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