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河南公务员申论高分强化试卷一(参考答案)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10-08-27    

  材料简析与参考答案

  高分强化试卷一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1: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突出,社会危害加剧。

  材料2:市民收到“非常6+1”中奖诈骗短息,警方提示不要轻信虚假信息。

  材料3:电信诈骗发案率逐年上升,河南警方总结分析6种电信诈骗术,帮助市民提高警惕。

  材料4:信息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利用人们的“避祸”心理行骗。

  材料5:虚假信息诈骗打击难的原因。

  材料6:深圳福田警方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信息诈骗。

  材料7:公安部对全国公安机关进行部署,展开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材料8:分析信息诈骗多发的原因,打击信息诈骗需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

  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报告要点

  第一,近年来,我市虚假信息诈骗呈现多发态势,社会危害性加剧,造成了被害人财产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第二,虚假信息诈骗方式和手段灵活,从诈骗渠道上共分三大类,分别是:短信、电话诈骗,网络诈骗,信用卡诈骗。从诈骗内容上划分,具体有购物、中奖、贷款信息诈骗等类型。

  第三,虚假信息诈骗目前已经形成产业化的规模,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熟练,分工明确,甚至实行公司化运作,作案方法隐蔽,案件查处难度大。

  2.答案提示

  我国虚假信息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费者个人主观心理,包括贪图小便宜、花钱免灾、防范意识不强等,使信息诈骗有机可乘;二是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成本低,回报率高,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三是信息诈骗形式和手段灵活多变、隐蔽性强,查处和打击难度大;四是公安机关缺乏相关经验,政府部门对信息诈骗危害性认识不够,各地区和部门间配合与协调不足,导致信息诈骗打击效果不明显。

  3.答案提示

  虚假信息诈骗的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更需要起到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充分认识信息诈骗的社会危害性,将治理信息诈骗提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诈骗汇编成小册子,或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向公众介绍信息诈骗及防骗小技巧,提高公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三是建立负责治理信息诈骗的具体工作小组,全面协调公安、电信、工商等相关部门,提高案件查处效率;

  四是设立虚假信息举报点,接受群众的投诉,扩大案源线索,鼓励广大群众揭露虚假信息发布者。

  4.答案提示

  打击虚假信息诈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技术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功能多、使用方便的手机、小灵通、住宅电话、银行卡、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特别是最近两年,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信息诈骗犯罪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精神造成了严重损失。2009年以来,北京电信诈骗案件已达8700多起,涉案金额27亿元,其中最大单笔1000万元。信息诈骗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公害。

  与猖獗的虚假信息诈骗相比,政府和公安部门对信息诈骗的打击却收效甚微,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之后,信息诈骗又重新抬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虚假信息诈骗为何屡禁不绝、如此顽固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成本低、回报率高,许多不法分子在利益和不劳而获心理的驱使下,通过种种办法,搜集他人信息资料,精心策划作案过程,一旦有人上当,他们就赚取了丰厚回报。因此,导致信息诈骗源源不绝。二是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手段隐蔽,作案形式灵活,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分工严密,加大了公安机关的查处办案难度。三是公安机关缺乏治理虚假信息诈骗的相关经验。由于信息诈骗通过网络、手机和电话等通讯设备进行,对其追根溯源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员的不到位影响了打击的效果,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四是虚假信息诈骗涉及电信、网络、通讯、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各个部门和地区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统一,导致打击跨地区信息诈骗不力。五是人们存在着贪图小便宜、不劳而获、花钱免灾的心理,给信息诈骗留下了生存空间。

  虚假信息诈骗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单靠公安机关和政府的作为是不能完全根除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构筑虚假信息“防火墙”。首先,公民个人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在碰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不要盲目轻信,更不要为了利益而误入陷阱。对发现的虚假信息诈骗要及时报警,给警方提供相关的线索。其次,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积极组织本单位人员学习识骗和防骗技巧。再次,网络、新闻媒体等可以发挥监督功能,及时曝光发现的信息诈骗者,监督相关人员的信息发布行为。最后,各地区和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的联动机制。

  虚假信息诈骗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了信息环境的安全,只有将治理虚假信息诈骗进行到底,常抓不懈,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彻底根治信息诈骗这一社会“牛皮癣”。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