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特点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京佳教育  2011-04-27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多作为第一部分进行,题量一般稳定在40道左右,通过对近几年各省市公务员真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其特点大致如下:

  1.片段阅读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

  作为主要题型的片段阅读一直受到公考的青睐,提问方式呈现得也愈发多样,如常见的“主要说明”“强调”“主旨”“意在说明”“告诉我们”等提问方式,此外还有与众不同的提问如“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有可能想说明的观点是”、“这段文字最有可能是在表述”、“ 以上文字最有可能出现在一篇散文中的哪个部分,起什么作用?”、“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对于提问方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变化,我们知道不同的提问方式应对不同的应对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问方式及其应对方法上下功夫。

  2.选词填空中词语越来越“入境”

  选词填空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公考对于词语的考察正呈现一种过渡期,在07年考试时主要考察近义词辨析,几个常用近义词之间的区分,而从08年开始在原有近义词辨析的基础上尝试考察语境搭配辨析题,且两部分所占比重各占一半,到了09年,语境搭配辨析成为考察的重点,所占比重较多,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题型正在成为一种稳定题型。对此,广大考生应引起注意,语境是我们做题中首要的考察要素。另外,词语的范围又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成语也被逐渐地引入到题目中。

  3.语句表达做到“稳中求胜”

  语句表达中病句是常考题型,这一题型不管从题量多时还是少时都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做题即可。同样,成语或词语类题目考察的方向一直保持不变,常见、易错的成语是主要考察的范围,需要考生积累些常见或常用的成语。对于标点符号的考察题目数量很少,可以作为了解题型来把握即可。这一部分的题目数量一直不是很多,不仅如此,其变化幅度也并不多。

  4.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客观性试题

  与行测的其他部分一样,言语理解与表达也是通过客观化测验的方式来考查的,但由于语言本身的主观性、模糊性,一部分题目的选项迷惑性很大,答案不是很好确定。所以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普遍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这样一个感受--得低分不易,得高分也很难。

  但作为一种标准、规范的客观性试题,出题人的意图总是有迹可循、有律可找的,认真研习真题,并选择正确的复习方法,拨开语言的迷雾就不是难事。

  5. 试题选材多出自主流媒体,以议论文为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以出自《三联生活周刊》、《了望东方周刊》、《光明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社)、《南方周末》等主流报纸网站的文章居多。其他则散见于《百科知识》、《半月谈》、《经济日报》、《阅读与鉴赏》以及一些大学学报等。另外,2010年的公考考题有部分材料来源于名家着作。

  从材料的体裁来看,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偶有出现,记叙文极少。其中,新闻调查、时评、杂文、散文、讲座访谈类材料居多。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涉及面很广,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科技、自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而且与当今的社会热点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所以,我们建议广大考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提高理论素养。具体而言,可多阅读主流的报纸、期刊、新闻网站,尤其是评论版,以增长见闻、培养语感、开拓解题思路。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