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考前指导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2-03-09 大 中 小
2012江苏公务员开战在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共科目笔试的两大考试科目之一,分量尤为重要,如何能在短期内取得进一步的提升获得好成绩呢?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如下一些备考指导,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一、保持状态
最后冲刺阶段,考生需要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因为答题能力和解题水平到了这一阶段已基本定型,此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质量较高的模拟题进行模拟训练,保持考试状态即可。在该阶段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备考策略可以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公教育专家对行测训练的建议是:要突出备考重点,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判断推理部分(类比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要重点训练,而对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部分,此时再加强训练,备考效果也是有限的,应该有所取舍。
二、行测各部分应掌握的要点
在江苏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分为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在考试前数学运算部分要着重复习并掌握五个知识要点:数的整除特性、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奇偶性与质合性、同余与剩余、尾数特性与尾数法。在数字推理部分要学会辨析题型特征、数项特征、运算关系、整体特征,掌握准确定位答案的能力。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只在江苏省公务员B类考试中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同符查找、数字区间定位、字符替换三种。备考的过程中要总结试题的编排方式,要对江苏省考中三种常考题型及其他出题形式进行全面掌握,考试时用极短的时间对题目进行快速扫描,避免因题型混淆而造成误答。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词义、语法、语用及成语等内容,其中词义是重点,成语是难点,要熟练掌握一些易错成语的词义和用法。片段阅读的重点是主旨型、主题概括型、细节理解型和语句连贯型,尤其加强前两种的复习。文章阅读部分要训练自己快速掌握文章的核心信息,有针对性的作答题目。
判断推理部分的图形推理主要复习空间形式的图形推理,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做题的时候可以采用标点法、假设排除法等方法来准确解题。类比推理是整套试卷相对简单的题目,此类题目在现阶段可以不当做重点来复习,熟悉解题思路,复习前阶段做过的题目即可。
逻辑判断部分在此阶段一是要结合做过的题目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二是对于日常理解有偏差的知识点,要重点记忆。
资料分析部分要掌握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比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等,再加之一些真题的演练和模拟的巩固,逐步形成个人的解题习惯,提升解题速度。
三、复习建议
具体方法上,可以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翻看或是重做,最重要的是要对之前备考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可能会有新的解题方法或者快速解题的技巧,一定要注意多总结。例如言语部分,抓住首末句或者关键词,可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如果考生还未进行针对性备考(当然这类考生是在少数),建议您马上了解省考真题,并且根据历年考试真题来把握考试内容,以此做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首先,审清题目。可以说大部分考生都是“身经百战”了,在此不再赘述审清题目的重要性。考生应该要仔细冷静的审题,切忌盲目答题,尽量不因“没看清题目要求”而丢分。
其次,学会放弃。方法技巧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但并不是每个题目的简便方法都是一眼即可识破的。有些题目用常规方法做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寻找简便方法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了保证整体的做题速度,就一定要学会放弃。尤其是在遇到一个新题型时,如果一分钟之内仍找不到简便方法的话,就一定要果断地放弃。
最后,重视直觉思维。针对一问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情况,或者觉得几种答案都对又只能选一种时,在这种情形下,建议采用“最先想到”的方案,也就是重视直觉思维的结果。直觉思维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因此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要更有效一些。
前面提到,在模拟训练中形成的答题顺序和节奏,考生按此在考场中作答即可。如果时间或答题过程中跟自己的预估出现了偏差,一定要及时调正状态,沉着应战。行测试题的作答要求: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保证不失分;放弃难题,以免浪费时间;运用技巧突破中等偏难的试题,力求尽可能多得分。
友情提示:
无论是备考前的冲刺阶段还是在正式的考试中,心态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公务员考试不但是对知识和技巧的考查,也在无形地考查其他一些素质。可以说紧张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不必太过在意,走到了这里,可以说每一位认真备考过的朋友都是好样的,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这段时期考生心理可能会有较大波动,通过听音乐、聊天、适度运动等适当方式来减压,保持正常作息、适当休息,以一颗平常心轻松上阵。这样也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能在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